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守候妈妈的鞋印》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1)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

阅读《守候妈妈的鞋印》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1)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常要到离单位20公里的小村子里去拍些风景照片。村子不大,有100 多户人家,虽说依山傍水自然风景优美,但地处偏远,村里出行仅靠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

(2)去的次数多了,就熟悉了村头靠近路口的一户人家,石头砌成的三间房子,屋后是一排白杨树。家里住着一老一小。老奶奶有70多岁了,小孙女上小学一年级。儿子、儿媳妇在南方打工,每年春节回来。

(3) 夏日的一天,拍完风景图片,已是时过中午,有些口渴难耐的我,从山上下来,直奔那三间石头房子。院门半开,老槐树底下有一张小木床,老奶奶睡着了,小孙女看见我来到了门口,正要叫醒老奶奶,我急忙摆摆手,随后向她做了个喝水的手势。

(4)小女孩扑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警惕地望着我干裂的嘴唇。我摘下墨镜,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冲她微微一笑。她认出我来,转身就向石头房子里跑去,然后端来一葫芦瓢清水。

(5)农家的的水清凉甘甜。小女孩长得很白净,好奇地看着我脖子下挂着的照相机,怯怯地问:"阿姨,你能给我照个像吗?"我顺手把葫芦瓢放在车架子上,高兴地说:"好嘞,来,你到那边有花开的地方,阿姨给你拍一张,下次来送给你。"

(6) "阿姨,我想让你拍妈妈的鞋印。"小女孩乌溜溜的眼晴里充满了渴望。我有些不解,端着照相机,一脸茫然。

(7)小女孩低着头小声说,村里好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妈妈和爸爸走的那天,很冷,天上下着雨,爸爸和妈妈背着两个大包顶着雨出门去了。妈妈走在爸爸的后面,穿着一双黑色的布鞋。妈妈走了之后,大门外有妈妈留下的脚印,等我想妈妈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蹲下来看妈妈的脚印……

(8)我害怕妈妈的脚印被人踩没了,找一块塑料口袋盖在上面,用破锅盖罩着,破锅盖的上面是枣树枝。小女孩边说,边拉着我走到大门右边,蹲下来,轻轻地拿开干枯的枣树枝,揭开破锅盖,掀起五个塑料袋,露出一个轮廓较为清晰的女鞋印,右脚的。

(9)我的眼睛霎时潮湿。

(9)小女孩用手掌不停地拂去鞋印边上洒落的泥土;用手指抠出鞋印里的小泥块;撮起小嘴轻轻的,一点一点的,把鞋印吹得干干净净后,一双小手在鞋印里,轻轻地摩挲……

(11)端起相机,镜头里的鞋印和那双细嫩的小手,让我看到一个幼小的心灵,沿着悠长悠长的四季,默默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煎熬和漫长无边的等待,静静地守候那份鞋印里的母爱。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事件。(不超过15个字)(2分)

                                                                              

2.第(9)段说"我的眼睛霎时潮湿。"请联系全文,想象"我"此时的心理活动,用40字左右描述出来。(2分)

                                                                             

                                                                              

3.联系全文,简要点评文中划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4.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小女孩或她的父母说,请写在下面。(2分)

          说:                                                              

                                                                              

5.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留守儿童(也许你就是其中一个)。你觉得学校或班级应该怎样关心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请提一条合情合理的建议。(2分)

                                                                             

 

1.示例一:小女孩要我帮她拍妈妈的鞋印;示例二:小女孩守候妈妈的鞋印。(意思对即可) 2.可从小女孩对父母的爱或渴望被爱的角度去描写。(2分,语句不通顺的酌情扣分) 3.示例一: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女孩对父母深深的爱和无尽的思念;示例二:运用 “拂” “抠”“撮”“吹”“摩挲”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女孩对父母深深的爱和无尽的思念;示例三:用“不停地”“轻轻地”“一点一点的” “干干净净”等修饰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女孩小心翼翼的样子,突出她对父母深深的爱和无尽的思念。(2分,意思对即可) 4.选小女孩:可对小女孩进行安慰,让小女孩理解父母的难处;可要求小女孩多参与学校集体活动以减轻思念父母的痛苦;可鼓励小女孩要坚强勇敢,独立自主;也可建议小女孩多与父母联系(如打电话、写信、视频聊天等) 选小女孩父母:①要有称呼,要有礼貌②可要求多回家陪陪孩子或多与孩子联系(如打电话、写信、视频聊天等),让孩子得到爱的抚慰。(2分) 5.(1)老师(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帮一;(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3)多开展亲子活动;(4)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诱惑;(5)多鼓励、多引导,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精神;等等。(2分) 【解析】 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小说中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人物描写手法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描写手法,再具体答出表达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建议只要正确,表达只要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罗布泊之谜》(有删改),完成文后题目(8分)

罗布泊之谜

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

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大耳朵"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诡异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l7公里处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罗布泊为何如此神秘诡异,至今科学家们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也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强烈的"罗布泊游移说"。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1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罗布泊,这个谜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人们为你迷悯、思索、争论、甚至献身。

罗布泊,人们何时才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1.通读全文,依次概括文中所介绍的罗布泊的三个谜。(6分,均不得超过4个字)

(1)                  之谜  (2)               之谜    (3)                     之谜

2.文中多次提到科学家们围绕罗布泊之谜争论不休,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完成文后题目。(12分)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

思书》)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1.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之处(每句只标一处,2分)

(1) 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 里

(2)卷 石 底以 出

2.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窥谷忘 (        )    (2)猛浪若 (      )

(3)水清冽 (        )    (4)折蛇行 (      )

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甲乙两文都写水的清澈,其中甲文从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乙文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则是                          

                         。(要求填完整的一句)(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4分)

近期,海西中学开展以"背起行囊走四方"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要求你在活动中介绍福建的一位历史人物。请从备选历史人物中选择一位,完成下面问题。

备选历史人物,林则徐 王审知 郑成功 詹天佑 冰心(以下各题只能选同一个人)

1.我打算介绍      (人名),他的主要事迹是                                 。(1分)

2.为更好了解这位历史人物,你打电话给福建教育学院林老师联系采访,开头你该怎么说?(要求说明目的,语言得体,涉及校名和自己姓名时,请用A、B字母代替)(2分)

                                                                             

                                                                             

3.请仿照示例,用一旬话对你所介绍的这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1分,不超过25字)

示例: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邓稼先,鞠躬尽瘁,甘当无名英雄的两弹元勋。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

①尼摩船长等人散步的地点是(  ) (填序号)(l分)

A.雪山上

B.太空中

C.海底

D.船上

②我不再感到衣服、鞋底、空气箱、圆球的分量的原因是                            

                               (2 分)

2.两年后,1824年5月7 日,在指挥 (或者不如按节目单上所说,"参与音乐会的指挥") 时,全场向他发出的一片喝彩声他压根儿就没有听见;直到女歌手中的一位拉着他的手,让他转向观众,他这才突然看见观众全体起立,挥动着帽子,拍着手。 一位美国旅行者罗素1825年光景看见过他弹钢琴,说当他想轻柔地弹奏时,琴键没有响声,在这静寂之中看着他脸部的激动表情和那抽搐的手指,真令人伤感。

①以上文字选自《名人传》,选文中的这个伟人就是(    ) (填序号)(1分)

A.米开朗堪罗

B.贝多芬

C.列夫·托尔斯泰

D.罗曼·罗兰

②选文中的这位名人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查看答案

根据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7分)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    )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    ),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shì(  )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        

         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看透事物本质并能善于观察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

(  )亮   动 (  ) 掩shì(  )

2.为横线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 (  )(填序号)(2分)

A.刻骨仇恨

B.入木三分

C.恼羞成怒

D.怒目而视

3.划线句语序颠倒,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