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5分) 十一支康乃馨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5分)

十一支康乃馨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慌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之后,我们决定马上上附近的花店去打临时工,在节日里,花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我们;接着又有人电话来订花。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向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走,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如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兴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只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谢!”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二十七张烫金的收据了。”说着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已经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的,也是十一支康乃馨。

1.十一支康乃馨是怎么得来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分)

2.为什么每位收到祝福的母亲都乐意让“我们”选一支最漂亮的康乃馨?(2分)

3.请你想象一下,当“妈妈”知道这十一支康乃馨的来历后,她会怎么说。(2分)

4.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文中加点的“漂亮”一词除写花的漂亮外还有没有别的更深的含义?(2分)

5.文中对“我和弟弟”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3分)

① (         )描写。例:                                              

                                                                     

② (         )描写。例:                                              

                                                                    

③ (         )描写。例:                                              

                                                                     

6.有人说“十一支康乃馨”表达了孩子们对母亲的祝福和爱心,也有人认为它同样表达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在文中找出理由说说你的观点。(3分)

答:                                                                         

                                                                            

 

1.是我和弟弟送花时不要小费,向十一位收到祝福的母亲说明原因要来的。它们代表了孩子们对母亲的那份爱,也表达了母亲们共同的爱心。 2.因为她们都愿意在母亲节里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 3.如:我有这样可爱的孩子,我真幸福! 4.还指文中那些把自己的幸福与人分享的十一位母亲的美好心灵。 5.①  语言 略     ②  行动 略      ③  神态   略 6.赞同第一种看法和赞同第二种看法或答兼而有之,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以。 【解析】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3.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漂亮”一语双关,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即花的漂亮,更要理解其深刻内涵,即那些把自己的幸福与人分享的十一位母亲的美好心灵。 5.了解小说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段,明确人物描写手段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6.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内文段节选,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9分)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        (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丙]

1.(只填序号)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处。(3分)

2.“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3.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说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2分)

4.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2分)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题目。(4分)

大海和礁石

大海是一位最有恒心、最有毅力的雕刻艺术家。

礁石是大海得意的杰作。大海不用锤子,也不用钎子和雕刻刀,它用的是多变的、柔软的、透明的“刀”——海水,成年累月、日日夜夜,永不停歇地正面凿削,左雕右刻。时光流逝,大海的意念却没有削减,那些冥顽不化、自以为刚强坚硬的礁石,终于被大海雕刻成千奇万巧的艺术品。

大海并没有满足自己的成绩,当风平浪静的时刻,大海以细微的浪花拍击着礁石,在深沉的寻思着、揣摩着如何把眼前作品修改得更臻完美。当风起浪急的时候,大海呼啸着,冲击着、雕刻着礁石-------

大海的恒心和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海是一位最有恒心、最有毅力的雕刻艺术家。”请分条简要概括。(2分)

2.“那些冥顽不化、自以为刚强坚硬的礁石,终于被大海雕刻成千奇万巧的艺术品”蕴含着什么哲理?(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1分)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可爱者甚______            出淤泥而不____ 

陶后有闻                  香远          

2.翻译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莲”却还写了菊、牡丹,目的是什么?(2分)

5.莲“出淤泥而不染”,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请说明理由。(3分)

 

查看答案

赏析《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走进莲文化》

从古到今的许多诗文中,有许多颂莲的佳作。因此,莲文化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莲,丰姿绰约,且可食可药,再加上它有许多可贵的品质,深得人们的喜爱,相信同学们也渴望更多地了解它,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莲文化。

1.识莲:法律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图案设计使用荷花造型。你能猜想其中的原因吗?(至少说出两点)(2分)

6ec8aac122bd4f6e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2.赏莲:同学们根据收集的颂莲诗文讨论交流,分析莲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按照下面的格式进行小组整理。(2分)

我们小组认为,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           。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          》中写道“                      ”;

         在《          》中写道“                      ”;

3.议莲: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自己不慕富贵人生追求,他在中国文化史上塑造了一座精神丰碑,因而流芳百世,为千古敬仰;在当代,比尔•盖茨却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富冠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的物质领袖,因而受到现代人的追捧。作为承袭古代文明的现代人的你,你追随谁呢?针对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我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