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5分) 夏日西斋书事 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5分)

夏日西斋书事

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在熙宁变法中,司马光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严重分歧,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

1.一、二两句写出了“石榴树”“槐树”各自怎样的特点?(2分)

2.诗的第③句和陶渊明《饮酒》中的“心远地自偏”在文字上都写到“地偏”,但蕴含的感情有所不同,请就此作比较赏析。(3分)

 

1.石榴树:将开未开,颜色火红;(1分)槐树:绿荫正浓,生机勃勃,气势摄人心魄。(1分) 2.这两句诗文虽然在文字上有相似之处,但司马光的这句表现的是他因政见不同被迫辞官后,那种内心孤寂、无人关心的凄凉惆怅心境(2分);而陶渊明的诗表现的是他在主动辞官后那种不再为官场所累,轻松愉悦、享受生活的闲适心境(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出“石榴树”“槐树”各自怎样的特点即可。 2.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先根据本诗的内容来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再比较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

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②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③。”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④洪州牒⑤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 ②审:确实。 ③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④赍(ji):携带。⑤ 牒:文书。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二人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母(明白)

C.因出囊金百两勉(给予)

D.勉为办事(答应)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共克期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候之属予作文记之

C.而于此得疾死鸣之不能通其意

D.余金乃密置墓中而同葬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②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4.范式和李勉在品行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多吃菜少吃饭的误区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今的饭桌上,经常会听到“多吃点菜,少吃点饭”的话。不少人觉得,饭只是用来填饱肚子,提供能量的,而每天饮食的营养都是从菜中摄取的。其实这种饮食习惯对健康并没有好处,恰恰相反,还会有损健康。

  ②多吃菜少吃饭主要是医生对糖尿病患者建议的饮食方式。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摄入人体后容易被肠道吸收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退或丧失,这些葡萄糖无法被分解利用,导致血糖升高,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控制主食的摄入,但是为了不挨饿,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多摄入清淡的蔬菜,以达到果腹的目的。

  ③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多吃菜少吃饭的饮食理念慢慢被大众接受,但却衍化出两种极端,一是只吃菜,不吃饭;二是吃了油腻饮食后不吃饭。

  ④只吃菜不吃饭在爱美人士中是最常见的,目的是为了减肥瘦身。很多美女经常为了减肥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一个星期强忍着不吃主食,每天就靠水果充饥,或者清汤寡水煮点蔬菜,搁点盐,填饱肚子,最后饿到无法忍受,一顿饭把饿掉的能量全补回来。

  ⑤吃了油腻饮食后不吃饭在男性中最常见。不管是饭局,还是聚餐,男人凑到一起,除了酒,就是各种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否则吃起来都觉得口淡。这种饮食习惯几乎称得上是大鱼大肉且大油,吃到最后,连胃都吃腻了,主食自然也就无关紧要了。长期这么吃下去必然会导致高血脂,还会出现啤酒肚。

  ⑥这两种吃法都是对多吃菜少吃饭的误解。人每天所需的能量有50%~6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米饭和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作为人每天的主食,它们所提供的能量是人体新陈代谢所需动能的主要来源。如果放弃主食只吃菜,诚然也能提供人体一部分能量,但结果要么像第一种吃法,能量不足,肠胃都饿坏了;要么就像第二种,营养过剩,转化为脂肪贮存或是进入血液,危害心血管系统。

  ⑦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是主食副食合理搭配,在保证每天足量主食的情况下,多吃蔬菜,吃适量的肉类以及豆类。当然,你也可以多吃菜少吃饭,但菜不要太油腻,饭也不能不吃饱。此外,应根据每个人不同年龄和身体需要合理地安排饮食,如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和骨骼阶段,活动量也大,除摄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还要辅以含钙质、糖分的食物;老年人则可以多吃些含维生素、低糖的食物。现在肠胃病患者比过去有所增加,特别是青少年的患病率趋向低龄化,这跟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受宠盲目地“瞎吃”有关。少吃饭多吃菜这种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应当及时地纠正过来。

⑧饮食习惯的隐忧在于饮食严重失去平衡,以致造成各种文明病产生。公众应改变错误的饮食习惯,把握科学的饮食观念,即多样选择,节制油、糖、盐,另外,要记得适当分配及弹性调整的原则。食物应以五谷根茎类作为饮食金字塔的主要基础,例如萝卜熬汤代替排骨汤,平常先吃蔬菜及五谷杂粮类,即可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摄入。

1.题目“多吃菜少吃饭的误区”中的“误区”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4分)

①“很多美女经常为了减肥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句中划线词的具体含义什么?

②“这种饮食习惯几乎称得上是大鱼大肉且大油,吃到最后,连胃都吃腻了,主食自然也就无关紧要了。”句中划线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选文第7段文字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多吃菜少吃饭”会带来哪些危害?据此,请你结合文意,就“多吃菜少吃饭”这一误区提几点合理性的建议。(5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8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面对国家民族利益,我们应该具有文天祥“                                ”的生死观,应该具有龚自珍“                                    ”的奉献观。

6.由对联“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我们联想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                                           。”

 

查看答案

请从《名人传》、《海底两万里》中任选一部,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仿写句子。(2分)

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叙说保尔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的成长传奇;我来到              ,仿佛听到                                    ;我来到老北京,仿佛听到老舍在讲述祥子由人变成鬼的悲惨遭遇。

 

查看答案

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3分)

①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

②这就是享誉中外的醉翁亭。

③举首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紧靠崖壁下。

④那天秋雨连绵,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上下车步行。

⑤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许。

恰当的顺序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