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把笑脸带回家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把笑脸带回家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了就哭了,我跑过来问怎么了,母亲哭着说,你爸爸下岗了。父亲傻乎乎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他下岗,无能!

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工作。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发,晚上回来,进门笑嘻嘻的。母亲问他怎么样。他笑着说,差不多了。母亲说,天天都说差不多了,行就行,不行就重找。父亲道,人家要研究研究嘛。一天,父亲进门笑着说,研究好了,明天就上班。第二天,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见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于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两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我指着父亲的背影对母亲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乎的。母亲叹道,你爸是个好人,可惜他太无能了,连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

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我对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我们小区里回荡着他的身影,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装作没看见不理他。

有一次我在上学路上捡到老式手表,手表的链子断了,我觉得有点熟悉。放学路上,我看见父亲骑得很慢,低着头找东西,这一次父亲从我面前走过却没有看见我,中午父亲没有回家吃饭,下午上学时我又看见父亲在路上寻找。晚上父亲笑嘻嘻地进门,母亲问,中午为什么不回家吃饭啊?父亲说,有一批货等着我送:我看了父亲一眼,对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同情。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惟一礼物。

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我从没有见过父亲哭过。看见父亲悲伤的样子,慌忙往家里跑,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的地点时。父亲已经不在了,晚上父亲进门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母亲问伤着哪没有?父亲说,什么伤着哪没有?母亲说,别装了!父亲忙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处理好了,吃饭。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三轮车走了,母亲说,孩子,你爸爸虽然没本事,可他心好,要尊敬你爸。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的可敬。

我和爸爸不讲话已经成了习惯,要改变很难,好多次想和他说话,就是张不开口,父亲倒不在乎我理不理他,他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夜里困了,我就想起父亲进门时那张笑嘻嘻的脸。

离开家上大学的那一天,别家的孩子是打的或者有专车送到火车站,我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学的学费.当时我真的想让我的同学看到我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我要骄傲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把我送上火车,放好行李.火车要开了,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大声喊道:爸爸!除了大声地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哭什么!   (选自《散文选刊》2004年第五期)

1.这篇文章叙写了父亲许多感人的故事,请选择你最难忘的三件事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3分)

2.文章以“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请用四字短语加以概括。(2分)

【         】——不理不睬——【         】——感动骄傲

3.揣摩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运用的妙处。(任选一句作答)(2分)

①因为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

②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惟一礼物。

我选(    )句                                                                        

4.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找出一处并说说其作用。(3分)答:                                

5.感动无处不在。文中父亲深深感动着我们,假如父亲当选为感动围场的新闻人物,请你为父亲设计一段颁奖词。(3分)

【链接】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颁奖词: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农人做这等事是伟人,这等农妇让九州动容。

父亲:经常把笑脸带回家   颁奖词:                                                 

 

1. (1)儿子高考失利,正愁于要交付高额款项。父亲正赶上下岗,他“把笑脸带回家”。 (2)父亲下岗后找工作一时找不到“把笑脸带回家”。 (3)父亲丢了手表,自己寻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把笑脸带回家”。 (4)父亲送货时摔坏了电冰箱,自己在一边抹眼泪,回家时却“把笑脸带回家”。 2.蔑视嫌弃 可亲可敬 3.(1)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父亲下岗后勤勤恳恳.吃苦耐劳(1分),又流露了作者对父亲的蔑视(1分)。(2)“唯一”既写出家庭的贫困(1分),又写出了父亲对母亲深沉的爱(1分)。 4.(1)文章第一段将母亲的哭与父亲的“傻乎乎地笑个不停”进行对比,写出了父亲为了不让家人觉得“雪上加霜”表现出来的乐观豁达。 (2)文章将父亲下岗后谋生计的艰辛与父亲在家的轻松笑脸进行对比,衬托出父爱的朴素和伟大。 (3)文章将我对父亲的蔑视乃至仇恨与父亲对我的宽容进行对比,表现出父爱的深沉。    5.示例:苦痛,一肩担起;快乐,全家分享。一切源于对妻儿伟大的爱,一切源于超然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像一支蜡烛,默默燃烧自己,却把光明留给了别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时注意人物、情节的发展等即可。 2.本题考查梳理“我”情感变化的能力。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来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即可。 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 4.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突出“父亲”这一任务形象。 5.本题考查写颁奖词的能力。根据文中对“父亲”的描写来写颁奖词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①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据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②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④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⑤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⑥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2分)

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2分)

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③段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5.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与口语表达(6分)

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某初中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1.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

例:元宵节——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2分)

2.我国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我们当地过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2分)

3.部分国人对传统节日愈来愈淡漠,尤其是班上一些同学热衷于过外国节日,为“保卫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你用令人信服的理由这样说服他们过传统节日(2分):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4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   )热了,使(   )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   )奋了。

①zào(       )   ②恬 (     )   ③ jiàn (      )  ④ 亢(      )

 

查看答案

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是,百折不回,坚定不移,前仆后继,永不放弃……著名作家叶延滨却在《也要学会的另一课》中提醒我们要学会认输。“也要学会的另一课”除了认输,还有什么呢?

  请以“也要学会的另一课”为题作文,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注释】没人:会潜水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3分)

与水居也(     ) ⑵则壮(     ) ⑶北方之勇者(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未有不溺者也。                                             

3.从上面文段中,你获得什么启示,请你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