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成长的日子里,我们是喜悦的,即将长大的喜悦。不再是童年的不知所以,不再被称之为...

在成长的日子里,我们是喜悦的,即将长大的喜悦。不再是童年的不知所以,不再被称之为孩子,我们是喜悦的,带着激动的喜悦。在成长的日子里,我们是沮丧的,还未长大的沮丧。对世事的懵懂依旧在未成年人的范畴,我们是沮丧的,带着无奈的沮丧。在成长的日子里,我们要经历很多失败与挫折。但是,我们不能退缩,要继续前进。虽然我们很脆弱,但是要坚强,多少困难都得挺住,因为我们要成长。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流年里的记忆深处”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以“流年里的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散文。开头运用描写,写我漫步在小巷中,心中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接着描写两个场景:流年里的河和记忆的深处。第一个场景是我的新裙子被高大的同桌用小刀划破,我跑向无人处哭泣,是你的安慰和幽默让我破涕为笑,这是我们的开始。第二个场景是在一个阴雨迷蒙的季节,收到你给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它至今还摆在我书桌的显眼位置。最后是如今的你我,虽然没有再相遇,但我仍然怀念你的美好。我只想告诉你,我始终带着你的微笑,寻找我遗失的美好。它就在流年里的记忆深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买 馒 头

(1)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2)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3)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4)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请早,谢谢各位捧场。”

(5)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6)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7)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8)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9)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10)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

(11)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12)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13)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14)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15)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

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

2.下面一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A.10、11段之间

B.11、12段之间

C.12、13段之间

D.13、14段之间

3.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13)段中的画线句。

4.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联系实际生活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100字以内)(6分)

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小题。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陈斌 沈俭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3分)

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ì )①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②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③,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释:①啻(chì )只,仅。②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③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以为且己也  (       )      (2)习其声  (         )

(3)驴不胜怒,之 (       )    (4)然虎之食人不见 (         )

2.辨析下列“之”的用法,和“放之山下”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B.驴不胜怒,蹄之

C.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D.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3.翻译句子(6分)

(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4.甲乙两文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乙】 从军行      王昌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用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甲】诗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涵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乙】诗“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D.两首诗均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赛诗之名作。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5月8日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正当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危急时刻,女教师张丽莉一把推开了身边的两个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至今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材料二:25日,哈医大一院的专家组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失去双腿的真实病情告诉张丽莉。为此,哈医大一院请来了北京的心理专家,并制定了多套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而,当张丽莉获知真实病情后,坦然地说出了三个字“不后悔”,打消了所有人疑虑的同时,也彰显了作为一名教师最灿烂的光芒。

材料三:“展雄风,恣奔腾,三班才子胜卧龙;夺金魁,勇无畏,三班佳人最珍贵;拼百天,赢明天,才子佳人创佳绩!”——还记得我们的百天誓言吗?很抱歉我食言了,原本说好无论怎样我都会陪伴你们走到最后的,可如今我却只能遥想祝福了,原谅我的未信守承诺吧!但就像我经常说的一样,老天是不会辜负真心付出的人儿的!愿你们时时谨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早日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1.问题一根据上述材料,探究“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问题二有人说:“社会道德在‘滑坡’!”请结合具体事例(张丽莉老师事迹除外),反驳此观点。(50字以内)(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