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6分) 【甲】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6分)

【甲】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甲乙两文划线句都描写了塞外风光,请任选一句对画面内容加以描绘。(不超过60字,3分)

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3分)

 

1.甲文划线句示例:在像屏障一般的连绵高大的群山里,太阳渐渐地向西落入山谷,暮霭苍苍,烟雾茫茫,已很难看到远处的景物,在茫茫的荒漠里一座孤城的城门紧紧关闭。乙文略。(3分) 2.《渔家傲》:抒发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1分)《使至塞上》:抒发作者被排挤出朝廷隐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如激愤、抑郁等)以及作为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2分)(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景物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加以描绘,在描绘时抓住景物即可。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诗歌的写作者背景等来体会情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活动(7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用简要的语言说说画面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2.如果你正亲眼目睹画面中的一切,请你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劝告当事人吧。(不超过80字,4分)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分)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   _______,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

3.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5.《陋室铭》中 “                  ,                 ”两句,写出了交友之妙境 。

6.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内心无法排解的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   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zhù立春天的校园,放眼望去,枯瘠的小草已经悄悄泛青,草坪的石凳上一个留着平头的男孩正心无旁wù地读书,树林里几个八年级的女生热烈地谈论着什么,不时bèng jiàn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语句横线上的内容,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①这种能力部分来自于阅读的经验  ②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③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

A.④②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由果到因、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

B.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象征的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借物抒情,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散文诗《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文章抒发了对席卷一切腐朽势力的革命风暴的热情讴歌。

D.北宋韩愈的《马说》、郭沫若的《石榴》都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达作者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