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活动(7分) 1.用简要的语言说说画面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

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活动(7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用简要的语言说说画面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2.如果你正亲眼目睹画面中的一切,请你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劝告当事人吧。(不超过80字,4分)

 

1.画面反映了大肆捕杀野生动物的问题。(意思对即给分,3分) 2.略 【解析】 1.本题考查读图的能力。根据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概括画面反映的问题即可。 2.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称呼(1分);指出这是违法行为,将受法律制裁;指出应珍爱生命,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指出应维护生态平衡等(答出两点理由即给3分,共4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分)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   _______,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

3.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5.《陋室铭》中 “                  ,                 ”两句,写出了交友之妙境 。

6.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内心无法排解的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   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zhù立春天的校园,放眼望去,枯瘠的小草已经悄悄泛青,草坪的石凳上一个留着平头的男孩正心无旁wù地读书,树林里几个八年级的女生热烈地谈论着什么,不时bèng jiàn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语句横线上的内容,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①这种能力部分来自于阅读的经验  ②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③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

A.④②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由果到因、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

B.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象征的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借物抒情,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散文诗《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文章抒发了对席卷一切腐朽势力的革命风暴的热情讴歌。

D.北宋韩愈的《马说》、郭沫若的《石榴》都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达作者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17分)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A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清·林嗣环   《口技》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B”款扉叩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清·徐珂《乔山人善琴》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A.便有妇人惊欠伸

B.几欲先

C.款扉

D.今客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3分)

A.无敢哗/念无与为乐

B.为妙绝/为且噬己也

C.以弹絮业/以丛草

D.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3.将文中A、B两处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A)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B)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4.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5.【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6.【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表演者技艺精湛,【乙】文还表现了什么中心?(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