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真男人的故事》一文,完成小题。 男人在山上挖草药,突然被一条五步蛇咬中右手...

阅读《真男人的故事》一文,完成小题。

男人在山上挖草药,突然被一条五步蛇咬中右手食指。于是他抽出随身携带的砍刀,毫不犹豫地将受伤的手指砍掉。但没有用,假如他不能在3个小时之内得到救治,残留的毒液仍然能置他于死地。而离他最近的医院,有3个多小时路程。

男人开始了一路狂奔。他要和死神争夺每一秒钟。

途中他突然听到有人高呼“救命”,声音颤抖恐惧。赶过去,需要穿越一个小峡谷。即使以最快的速度跑去,也需要十多分钟。男人的伤口在流血,蛇毒正在入侵他的脏腑。对他来说,每一秒钟都是那样宝贵。

可是他还是决定先去看看。他想假如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对方,那最好;假如对方的处境麻烦,那么,他就告诉对方自己被五步蛇咬伤,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得到治疗。他可以在抵达医院后,再找人前来援救。

可是当他到达出事地点后,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原来需要帮助的是一对夫妻,他们在山上迷了路,稀里糊涂地走到一个四周都是绝壁的断崖上。那是一块突起的相对平坦的岩石,往下,是万丈深渊。往上,是两米多高的崖壁。他们等于被困在半空。已经被困几个小时,继续下去的话,后果不敢想象。

拉他们二人上来,即便在平常,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何况男人已经受伤。

男人思考了几秒钟后,毅然做出一个决定:先救人!他用左手抓住岩石的缝隙,将身体挂在峭壁上,再用受伤的右手抓住女人,在下面的男人的帮助下,艰难地拉她上来。然后他休息了一会儿,再次探下身子,试图把那个男人也拉上来。

可是那男人的体重让他根本吃不消。剧烈的运动加速了蛇毒侵入身体的速度,他感觉天旋地转,几乎支撑不住。

他不得不放下男人,休息了一会儿。然后他再试,换了一个姿势。他用受伤的右手紧紧地攀住石壁,用左手紧紧地抓住了男人,手指喷出鲜血,将那块岩石染成红色。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终于将男人拉了上来。

他长舒一口气,躺在地上剧烈地喘息。这时的他,已经没有力气再站起来。他不知道经过这一番剧烈运动后,自己还能不能活着赶到医院。

可是继续躺在这里的话,他将必死无疑。

他挣扎着爬起来,向那对夫妻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并用他们的手机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他告诉家人自己被五步蛇咬伤,让家人去山下的一个路口接他。然后他给那对夫妻指明了回去的路,再次一个人向医院奔去。

结果,他晕倒在路边。好在家人及时赶到,将他送进了医院。

当他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得救。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来一会儿,他肯定没命。由于耽误时间太长,蛇毒已经部分侵入体内,这让他右胳膊肌肉坏死。从此以后,他不能再从事任何高强度的劳动。

故事是真实的。男人叫赵明健,湖南张家界人。我极少被电视报道所感动,可是那天,我还是被那位相貌平平的男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有记者问他,在那种情况下,你为什么不顾自己生死,而向一对陌生人伸出搭救之手?

他淡淡地说,因为我正好遇上了。

什么是真男人?我想,在他争分夺秒地和死神赛跑的紧要关头,却能为两个陌生人停下脚步,这样的男人,是令所有人敬重的真正的男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情节。(4分)

2.文中最后一小节有什么作用呢?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3分)

3.“男人思考了几秒钟后”,到底他是怎想的呢?请用第一人称说出他思考的内容。

4.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他用受伤的右手紧紧地攀住石壁,用左手紧紧地抓住了男人,手指喷出鲜血,将那块岩石染成红色。”

5.文章的题目为“真男人的故事”,读完整篇文章后,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真男人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说明你的理由。(5分)

 

1.赵明健在自己中蛇毒的危急情况下,不顾自身安危救助一对困在半空的夫妻脱险,最后自己得救,右胳膊肌肉却坏死。(4分) 2.结构上总结全文,点题(2分)。内容上升华本文的中心(1分)。 3.“他们两个人处境很危险,如果等我到了医院再找人来救他们可能来不及了。而我还有一些时间,也许能很快地救上他们,自己还来得及医治。” 4.动作描写。(1分) “攀”是动词,看出他不顾伤痛,把石壁抓得很牢。“抓”看出他把“男人”紧紧拉住。“喷”则看出他用力之大导致伤势加重。更能突出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抓住其中两个动词来分析即可得剩下的4分) 5.生活中有大学生为了救老人或小孩而自己身亡的故事等,很让人感动,他们都是“真男人”。真男人就是不怕困难,遇到事情冷静果断,思考周密,见到别人有困难会奋不顾身地相助且不图回报…… (可以是大家都知道的实际,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经历,1分;分析占3分;语言表达1分。分析要结合文章的人物形象来讲)。 【解析】 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总结全文,在内容上升华本文的中心。 3.意思正确,合乎情理即可。 4.了解记叙文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段,明确人物描写手段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作答时要进行具体分析。 5.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生命需要平衡》一文,完成小题。

①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②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③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④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⑤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衡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相成中达到平衡。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作者:肖复兴  选文有删改)

1.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按要求答题。(6分)

⑴在第①段画线处,请你补充一个典型事例。(2分)

⑵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当你生活不如意时,你是如何平衡心理的?请举一个事例说明。(60字以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①美国迄今最先进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2011年11月27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这个强大“火星车”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②“好奇”号的着陆点预定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一处山脚下。盖尔陨坑位于火星赤道以南,得名于澳大利亚已故天文学家沃尔特·盖尔,形成于大约3.5亿至3.8亿年前,直径约为154公里,面积相当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和罗得岛州之和。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层状物含黏土和硫酸,着陆点周围存在沉积物形成的冲积扇,这些物质和地貌的形成都与水有关。美国航天局2006年即着手挑选“好奇”号的着陆点,最初候选点有30多个,2008年压缩至4个,最终,盖尔陨坑胜出。

③“好奇号”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复杂、最昂贵,也最先进的火星探测器。上面搭载了一批先进的探测仪器,包括17台先进照相机、一个机械臂、一个钻孔机、一台激光装置,其内部还配备化学实验室,用于样本分析。其大小相当于一辆小汽车,重量约900公斤,是前任“双胞胎”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的五倍,长度约为它们的两倍。与“勇气”号与“机遇”号不同,总投资达25亿美元的“好奇”号采用的是核动力,而且是利用钚电池做能源,可以持续时间更长。

④ “好奇号”的着陆方式也不同,它将不会采用戴着安全气囊“硬着陆”的方式,而是把降落伞、火箭的动力减速都用上,并借助留空的“太空吊车”,将火星车吊运到火星表面实现着陆。

  ⑤“好奇号”这个名字是由一名12岁的华裔小女生马天琪所起的。马天琪当天也受邀到发射现场,她祝愿“好奇”一路顺利。

1.通读全文,概括本文依次说明的内容。(3分)

主要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字来历

2.结合“好奇号”此次的主要任务,简要说说其着陆点预定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一处山脚下的原因。(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罗烨的《醉翁谈录》一文,完成小题。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注】① 神:灵性。② 厮:相互。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吾位居汝上(       )         ②居汝上也(     )

③若,则眉有何能(       )     ④吾居眼鼻之下(     )

2.与所给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吾若居眼鼻之下

A.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B.故时有物外之趣 (《幼时记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记》)

D.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方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明朝徐贲的《写意》一诗,完成小题。

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

【注】徐贲(bēn)明初画家、诗人。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1.诗歌前两句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将人物置于山水之中、风雨之中,使主人公与大自然紧紧融合在一起,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人物的形态。(2分)

2.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有同学说,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读流行作品更有利于我们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学校准备就此问题开展一场辩论赛。

1.假如你班是反方代表,你方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反方代表的主辩人,请简要陈述支撑你方观点的理由。(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