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50分) 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人人都会有欢乐,当然也会有烦恼,也就是说,我...

写作(50分)

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人人都会有欢乐,当然也会有烦恼,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七彩阳光,然而即使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短暂的阴云。我多么想我一生中没有烦恼,那该多好啊!可人不可能没有烦恼,关键是你如何去面对它。请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略 【解析】以“烦恼金字塔”为题与一篇记叙散文。把成长中的烦恼比喻成一座金字塔,表达自己渴望轻松自由的心声。开头运用题记写出青春成长的烦恼像金字塔一样是层叠着的。正文内容写心中的三层烦恼:底层、中层、高层。每层烦恼分列标题,展现三幅画面,每幅画面要有具体的生活细节,着重描写对话和动作。如,把生活中“骑小型自行车”、“饿着肚子上学”和“考试”三个方面的烦恼,比喻为烦恼的底层、中层、高层,形成烦恼的梯度,每一段结尾紧扣“烦”字来突出主题。如“唉,骑小型自行车走不快,可真烦!”“唉,饿肚子上学,烦恼就等着你,空着肚子却要百般忍耐着听课,心更烦了。”“唉,考试真烦,考砸了更烦!”以“长高的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长高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为什么会苦恼呢?题目就设置了悬念。开头以电视广告推销增高产品,引出我对增高的苦恼、憎恨,为什么呢?接着列举自己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因为对个子较矮的同学说话,要低着头,他们要仰着脸“恭听”,那样子跟大人教训小孩子差不多,可真羞啊。和妈妈上街闲逛,遇到妈妈的熟人,人家第一句话总是:真像姐妹俩。妈妈听了,马上扯开话题。等把熟人应付走了,妈妈就虎着脸说“下回不和你逛街了。”由于个子高,只能坐在教室后面。为了抄题,脖子伸得老长,像只长颈鹿。向老师中请换座位,可老师苦笑了一下,说“你这么高,坐在前面不挡了后面的同学? ”和同学去吃“肯德基”,站在她们中间,高她们一个头。来到餐厅,服务员问我:“小姐,要点什么?”把我当小姐了?因为这个称呼,朋友们有事没事地老挖苦我,我多不好意思啊。历数这些“长高”的罪过后,呼吁:“长高”啊,你不要再“折磨”我了,呜呼!以“恼人的青春症”为题写一篇小小说。通过青春症出现、消失、又出现的过程,写出自己烦恼、快乐、忧愁的复杂心理,表达自己渴望消灭青春症的心情。开头以同学们谈论青春症起笔,描写自己愁容满面:看着镜中“安居”在自己脸上的“痘痘们”,刻画其神气十足的丑态,描摹自己难受的心情。接着写自己采取了各种攻势,一心要消灭它们,“游击战”、“阵地战”都用上了,它们却越来越多。对此,进一步刻画自己烦闷的心情。再笔锋一转,一段时间后青春痘竟然离奇地消失了,这给我带来莫大的快慰。可是好景不长,在一次体育课后,我挥手擦汗时,竟然明显地感觉到它们又“重出江湖”了,而且全是新品种。最后以感叹结束全文:青春症是青春的象征印记,却是我烦恼的根源。青春不留症该有多好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7分)

我与地坛     

徐迅

地坛仿佛是黑夜为人们精心设置的心灵栖地。大多数时间,我是在夜色降临时才进去的——许多人都在夜的笼罩下悄悄走进这里。斑驳的红墙、古殿檐头上的琉璃瓦,因夜的濡染变得若隐若现,看不清晰。历史尽管在地坛无处不在,但人们已不习惯背这种包袱,地坛以外大家小心地呵护了一天,到这里则需要裸裎自己的灵魂,卸下莫名其妙的精神枷锁。夜的地坛,就这样成了一块儿人们放包袱的所在。

有了人迹,偌大的园子真的显得丰富而生动。相恋很久的情侣依偎在那白色的石凳上,尽可能地卿卿我我,缠绵爱河。但是不能太出格,否则哪个角落就会钻出个穿制服的家伙,冷不丁吆喝一声。带着孩子的母亲,当然喜欢坐在那曲池亭廊上,看浅水中的游鱼,快乐的孩子心灵里便会伸出一支钓竿,用心垂钓……

远处,一阵响遏行云般的吊嗓声,或是悠扬而高亢的二胡声,如泣如诉,那一阵低沉的旋律,显得格外凄迷,使我们这些异乡人总会想起自己的家。

我在地坛里独自听到过一回布谷鸟的叫声。 是春四月吧?那声音显得特别的悦耳和明亮,它脆脆地划过地坛,飞旋在都市的上空,像是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我的心里倏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着,许多日子许多声音随风而逝,唯独那声音留下来了……

有一阵子,我最感兴趣的是两位老人,两人都穿着朴素,手持快板,走到人群密集处,放下手中的行装,没等人欢迎,就京腔京调地说起相声或打起快板,周围就有稀里哗啦的掌声。干脆,有时候就咚咚锵锵,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声,摇红摆绿地,就钻出一溜儿打扮得古典而妖娆的女子,扭着秧歌舞,她们或银发飘动,或老态俨然,但个个身手矫健,步履欢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明亮的灯光照映下,那场面宛如乡村里的社戏。大雅抑或大俗,至于她(他)们的身世、遭遇,人生的种种,没有人会深究。大家萍水相逢,随缘而来,随缘而散,将地坛视为精神家园的史铁生曾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安排”阿门!“上帝”为这个城市留下一块净地祭祀皇天后土,没想到,却还让后人们常常进入到一种历史,追怀到一种故园情结。残留的玉砌雕栏,异常苍幽挺拔的古柏,熏染过一代又一代浩浩荡荡庄严的香火……仪式散处,高古虚空,或许上帝就躲在那里发笑。月光游移着,那时,树木就变得古怪、阴森,有什么怪鸟喋喋地从园中树林里掠起,飞向高远。园中人们欢乐地蹦着、跳着,唱歌或者散步,他们毫无顾忌。心灵开放,灵魂轻松,没有什么比这真实的生命更有力量,更有震慑力。

经历了夏夜的喧嚣,地坛更多的季节归于荒寂。秋天,秋风刮落了树上片片叶子。园中的甬道和草坪上就铺满了金黄和褐色。夜晚,月光幽幽地照着,红墙脚下草丛里的虫子吱吱叫唤,远处的灯光在园中漾起一层昏黄的雾状,一切都寂然无声。这时候,坚持到地坛来的人就稀少了。但我喜欢这样,静静地穿行地园子里,聆听虫鸣,耽于自己的遐想。到了冬天雪花飘飘的时节,地坛里的声音仿佛让那雪全部吸引了,独自一人沉迷在地坛深处,心灵里真会浮上一些叫历史的东西。历史如美丽的白雪,悄悄洒落在地坛,金黄色的琉璃瓦和白色的殿台如百兽般蛰伏着,泛出洁白而冷峻的光芒。雪里的人像幽灵一般在地坛潜游着,转过身,再看看身后的脚印,竟会生出一份醒目的惊心。“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跑出来玩得很久了。”(史铁生语)在冬天的地坛里,我的这份感受真的非常强烈——有好几次,我想在这里会遇到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但是,没有。

永远也不会有了。

1.好文章往往是有文眼, 即能统领全文的句子。你觉得本文有吗?如果有,请将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3分)

2.文中画线句说“快乐的孩子心灵里便会伸出一支钓竿”,你觉得这样写符合情理吗?为什么?(3分)

3.解释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并写出与这个历史故事相关的两个人物的姓名。(3分)

4.作者具体记叙了“我”在哪些时节与地坛的亲密接触?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4分)

5.文章结尾为什么特意强调“有好几次,我想在这里会遇到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但是没有”,且“永远也不会有了”?(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真不知马也

B.简桃核修狭者为以手拂

C.为字共三十奇字素无备者

D.人五其印予群从所得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桃核修狭者:                    

(2)                      用之

(3)用讫再令药熔:                     

3.甲文中有一个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3分)

(甲)文:                                                                   

译文:                                                                      

4.乙文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字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2分 )

A 以火熔药 B 用药物蒙盖铁板 C 按平版面 D 设置铁板E 排列字印

                  

5.甲文中提到的微雕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3分)

6.乙文为了说明活字印刷“活”的特征,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主要用了

                      等说明方法。(2分)

 

查看答案

诗词鉴赏(4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天净沙.秋》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孤村落日残霞,

小桥流水人家,                              轻烟老树寒鸦,

古道西风瘦马。                              一点飞鸿影下。

夕阳西下,                                  青山绿水,

断肠人在天涯。                                    白草红叶黄花。

1.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2分)

2.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9分)

  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学校准备举办“读书节”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2个字,2分)

2.请为你们班拟一个活动方案。(4分)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活动方式(两项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分)

3.活动中,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读好课本中规定的名著、要默写的古诗文就够了。假如你听到了这样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们?把你说的话写下来。(3分)

 

查看答案

学校洗手间里贴出了一张“寻物启事”,全文如下:

寻物启事

本人昨天下午不慎在这里遗失一串钥匙,有拾到并归还者,愿请吃麦当劳汉堡一只,决不失言。联系电话:62626110

启事人:初二六班 李 浩

3月24日

1.指出它在格式上的一个毛病:           应改为:             (1分)

2.它在内容上有一个突出问题,是:                            (1分)

3.文中有个词语使用不当,虽然正确的词语和它读音相似,但意思差别可就大了,请找出来并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