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

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B.具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贫贱。

E.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F.篷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

①蝉则千转不穷,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③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④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中军置酒饮归客,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2分,本题有2分为附加分。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8分。)

①杜甫在《望岳》中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抱负,也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安石在《登飞来峰》“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行路难》一诗中借用典故表明人生的各种遭遇多出偶然,并写出诗人对入仕仍有期待的句子是“                                        ”。

 

1.CE (4分) 2.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有阴晴圆缺;③山水之乐;④安得广厦千万间;⑤胡琴琵琶与羌笛;⑥明月楼高休独倚。(4分) 3.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分) ②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分)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类别积累更考查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北京大学的校徽,请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这一校徽。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请用一个单句来概括下面两句话的内容,要求句意完整、通顺。(2分)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故宫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剽悍(piāo)   炽痛(chì)   惬意(qiè)    鞠躬尽瘁(cuì)

B.磐石(pán)   归省(shěng)  脑髓(suǐ)    叱咤风云(zhà)

C.蓦然(mù)   祈祷(qǐ)     阔绰(chuò)   参差不齐(cī)

D.砭骨(biān)  亘古(gèn)    嫉妒(jì)     忧心忡忡(chōng)

 

查看答案

青春是最富有活力的。活力是什么?活力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有声有色,课间的神采飞扬,操场上的顽强拼搏;活力是不断地进取,活力是和谐温馨,活力是旺盛的生命,活力是年轻的心态,活力是永远的自信,活力是青春的朝气……

请以“青春活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绝唱

严阵

  ①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②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③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④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⑤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⑥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⑦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⑧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⑨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选自2009年第4期《青年文摘》)

1.本文第②至⑤段文字分别表现了荷叶与荷花的美,但又对其“最美”提出质疑。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具体回答。(4分)

2.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4分)

3.文章第⑦段说“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这种“力量”与“精神”?这些形象是如何具体表现这种“力量”与“精神”的?(4分)

4.文章第⑨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5.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写得很好,试评析其妙处。(4分)

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