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年九十         且:             ⑵杂然相        许:          

⑶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⑷河曲智叟以应  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 江(长江)阴:                      ⑵洛(洛河)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的鼠目寸光。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写智叟的“笑”,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1.(1)将近(2)赞同(3)草木(4)亡,通“无” 2.(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每句2分,共4分。漏掉词语或翻译不准确,酌情扣分。) 3.(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 4.C(2分) 5.示例: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3.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认知能力。根据对“阳”和“阴”认知来分析这两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中写而写愚公“长息”,则是为了体现智叟的愚昧。 5.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获得启示,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对这种启示的认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1.对诗中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当春发生:竟然。

B.野径云俱黑:田野间的小路,这里指整个田野。

C.随风入夜:悄悄地,不知不觉地。

D.晓看红湿处:指鲜艳湿润的花枝。

2.你认为“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3分)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围绕一个“喜”字,写景中处处流露出欣喜的心情。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中也饱含着作者喜悦之情: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里准能下一场透雨!

B.前四句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雨写活了:春雨,她是那么懂事,有心,及时地静悄悄地滋润着万物。

C.三句和四句、五句和六句对仗工整。三、四两句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雨轻柔润物的特点;五、六两句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

D.最后两句写出了第二天清晨春雨之后诗人看到的美景:锦官城内到处是花团锦簇,鲜红欲滴。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的实施方案补充活动主题。(2分)

要求:补充的主题应突出节日特点,并与已有“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相同。

实施方案

日期(2012年)

节日

活动主题

4月4日

清明节

祭奠英灵,缅怀先烈

5月1日

劳动节

体验劳动,歌唱明天

6月23日

端午节

 

9月30日

中秋节

诵读诗赋,期盼统一

10月1日

国庆节

感受成就,祝福祖国

 

查看答案

填空。(6分)

1.杜牧《江南春绝句》中抒发兴亡之感、寄寓讽喻之情的诗句是

2.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充满理趣、成为千古传诵名句的诗句是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视死如归和赤胆忠心的诗句是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报春的句子是

5.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

6.宋祁《玉楼春》中,“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         _______”一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点染了出来。

 

查看答案

课外现代文阅读(8分)

高明的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选自《语文读本》,有删改)

1.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差不多”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2分)                                                                                  

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2分)

4.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2分)

 

查看答案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5)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在第(1)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2.第(2)段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3.请根据第(3)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2分)

4.选文第(4)、(5)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