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追寻书籍的味道(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

追寻书籍的味道(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

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

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

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1.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

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4分)

2.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

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

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划线词语的含义)

3.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4.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4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1.示例一:还蕴含着阅读的甜蜜,阅读的快乐(或: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人生的精彩等)的“味道”。示例二:书籍的“味道”像棉花糖给生命以甜味,像伊甸园给精神以快乐。(或:像避风港给内心以安定,像维他命给思想以营养等。)(4分。答出一点得2分) 2.(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对人终生的积极影响。(2分。修辞手法1分,作用或影响1分。)  (2)示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终生快乐。(2分。意对 即可) 3.从他人的角度选材,丰富了文章内容,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即“爱读书的人,人生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2分。若答出“丰富内容”、“突出主旨”等术语得1分) 4.示例:①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②家长要言传身教,多陪孩子读书。   ③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逛书店。  ④家长要创造条件借书给孩子读。(4分。答出两条即可,一条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 3.本题考查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内容上来分析即可。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  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兴     (                    )

(2)范文正公财好施          (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3.乙文体现了范仲淹                                               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1分)。《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小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说明下面漫画所揭示的寓意。(2分)

6ec8aac122bd4f6e

寓意: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2分)

    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           创作了《名人传》,作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刻家               、俄国作家 列夫 ·‍托尔斯泰的苦难生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B、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C、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D、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摘得头筹,成为盐城的“民间国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