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拿竹竿一捅就下来了。”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蛰得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1)青(   ) (2)窗(   ) (3)摇(   ) (4)那(   )

2.“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2分)

3.选文开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花木丛生,鸟虫嬉戏的乐园,这就是爷爷家的后院。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要先描写爷爷家的后院?(3分)

4.为了捅马蜂窝,“我”做了哪些准备?可见“我”是个怎样的孩子?(4分)

5.选文中,围绕马蜂窝而产生“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像一条线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文章的主旨。你能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吗?(请将词语填写在横线处)(4分)

听到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对捅马蜂窝充满了         ,当准备好真的要去捅马蜂窝时,又有些            ,不过这种心理还是被强烈的渴望战胜了……病愈后“我”在爷爷的陪伴下来到后院,初见到地上的马蜂,内心十分             。后来,爷爷的一番话使“我”恍然大悟,因为自己伤害了马蜂而心生            ,于是期盼着马蜂再来做窝。直至看到马蜂重建家园,“我”终于舒心地笑了。

6.请品读“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一句。作者把“马蜂”比作“战斗机”,两者有何相似之处?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马蜂怎样的状态?(3分)

7.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选文只重点写了一只?(2分)

 

1.①tái ②yán ③hàn ④chà 2.比喻触动棘手的事或不好惹的人而难以收拾。 3.这略显荒芜却又不乏生机的自然环境既为马蜂提供了生存的背景(1分),也滋养了一个活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巧妙地凸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1分)这就使“捅马蜂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可能,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有力的铺垫。 4.(1)脱下褂子蒙住头顶,只露一双眼;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武器;和妹妹约定待“我”捅下马蜂窝后,开门放“我”进去。(3分,每点1分)(2)“我”在捅马蜂窝之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可见心思缜密。(1分,意思相近即可) 5.①好奇(渴望、欲望);②胆怯(迟疑);③惊恐(害怕、惊慌);④罪孽感(愧疚、悔意)。 6.①作者紧紧抓住了马蜂与战斗机的相似点,二者都有翅膀,都能快速飞行,都有嗡嗡的响声,都能进行凶猛的进攻。(2分,写出两个相似点即可)②用“战斗机”来比喻“马蜂”,写出了马蜂追击敌人时的高速、凶猛以及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1分) 7.这只马蜂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它蜇了“我”,还因此而死,它的死促成了“我”思想认识的转变(它的死让“我”有了负罪感),使“我”懂得要爱惜旁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根据汉字写拼音的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能力。意思相近即可。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答出要点击可。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我做了哪些准备,然后根据我的准备来分析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即可。 5.本题考查梳理“我”的情感经历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意思相近且使语句连贯即可。 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7.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大 鼠

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为害甚(        )            ②猫避登上(        )

2.读了选文,你认为狮猫大战大鼠的策略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3.你从狮猫身上学到了哪些处世的方法?(2分)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作者            ,字          ,南朝梁文学家。(1分)

2.解释划线字。(2分)

(1)猛浪若(             )      (2)鸢飞天(               )

(3)经纶世务(             )      (4)窥谷忘(               )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表现出作者什么心情?(2分)

4.第三段对山势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5.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节选,但没有问候的套话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试分析全文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

关系,也有人进一步地理解为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B.《小公务员之死》中,契诃夫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奴性

形象——切尔维亚科夫,形象展现了这一小人物奴性十足且渺小、卑微、胆怯和惶恐的

精神世界。

C.词曲五首在情感上均表达了一种愁绪,只是愁的原因各别:《望江南》是作者思念远

人的闺怨,《虞美人》是国君的亡国之恨,《浣溪沙》是士大夫对时光易逝的慨叹,《天净

沙·秋思》是游子的思乡之愁,《山坡羊·通关怀古》是有志官员的忧虑国民之痛。

D.《马说》虽是议论文体,却也讲究文采。作者所有的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

象表现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能赏识人才的统治者比

成食马者。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狼》出自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B.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曾向作家福楼拜学习写作,在他的严格要求下,

莫泊桑描写人物非常传神,他常常在描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时,表现出人物的心

理。

C.萧红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诗一样的抒情气氛。茅盾称《呼兰河传》像“一篇叙事诗,

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D.《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散曲家,

 

查看答案

选择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B.意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C.拮据:缺少钱,生活境况窘迫。茶楼酒肆:铺子。

D.“意暇甚”中的“意”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的“意”意思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