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总能把事情做得很好。 |
|
B.地方美食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使《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受到观众热捧。 |
|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
D.镰刀头羊悲哀地叫了一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毋宁(不如) 不羁(不受束缚)毛骨悚然(恐惧) |
|
B.悲怆(非常悲伤) 窥伺(暗中观察情况)面面相觑(看) |
|
C.履践(踩踏) 砭骨(刺入骨髓)相得益彰(明显) |
|
D.告罄(财物用尽) 遒劲(雄健有力)进退维谷(维系)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
A.赢弱 辐射 妍丽 消蚀 语无伦次 |
|
B.遮弊 庇阴 蜷伏 癫狂养精蓄锐 |
|
C.惩诫 凛冽 梨铧 恍惚 眼花潦乱 |
|
D.娴熟 吞噬 疆域 真谛 略胜一酬 |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A.阴霾(mái)躯壳(ké)犷野(guǎng)怏怏不乐(yàng) |
|
B.畸形(jī)沟壑(hè)砭骨(biān)姗姗来迟(shān) |
|
C.阔绰(chuò)剽悍(biāo)疮痍(chuàng)芸芸众生(yún) |
|
D.怂恿(sǒng) 妒忌(jì) 苍穹(qióng) 忧心忡忡(chóng) |
作文(40分)
请以“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
“无人侦察机”——纸鸢
①什么是间谍?刺探敌方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间谍不仅要搞到情报,最要紧的是能将情报传递出去。古代的邮驿、烽火台虽能传递情报,但这并不能满足所有间谍活动。为此,古人想了很多办法,明人何守法的《投笔肤谈》就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要驯养,一般间谍是不用的。于是,古人发明了不需驯养的“鸽子”——纸鸢,作为间谍情报传递工具。
②纸鸢是什么?就是大家会玩爱玩的风筝,“鹞子”“木鸢”“飞鸢”就是它的俗称了。
③纸鸢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其造价极低。而在纸鸢出现之前,古人早就设计了一款“无人侦察机”——木鹊,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木鹊无需空中加油就能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高科技的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④纸鸢发明于公元前的汉初,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信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xī)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⑤纸鸢,制作简单,控制方便,一经发明,便在军事、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解了垓下之围的。
⑥纸鸢也相当有实用性,可以飞得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奈何不了。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pī)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当时田悦虽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也知道是城内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纸鸢飞得“高百余丈”,根本无法射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扬长而去”。
1.结合选文,请你说说纸鸢作为“无人侦察机”的独特之处有哪些?(4分)
答:
2.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
答:
3.选文第③段中“纸鸢相当于是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中的“相当于”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