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绿》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阅读《绿》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

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

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

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冀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络;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文章开头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紧接若却用了一大段文字写梅雨瀑.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2分)

2.“这时偶然有儿点送人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一句中“钻”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3.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评论朱自清时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选文第②段朱自清选择了哪两个观察点描写景物?抒写出了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1.是为了刻画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绿的原因,衬托梅雨潭令人惊诧的绿。 2.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水花以生命,写出了水花的轻盈可爱,富有情趣,更显出了我的喜爱之情。 3.①两个观察点:一是山边:二是亭边。②抒写出了惊诧、赞美、神往之情。 【解析】 1.为热点题型,考查语段作用。 2.为热点题型,考查修辞手法。 3.做题前一定要精读原段,读出标志性的、对回答问题有益的语句,如“走到山边、坐在亭边”那么第一问中的观察点就可以看出来了。而作者在描写的字里行间透露的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那种赞美与陶醉之情不言而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查看答案

阅读《陋室铭》,完成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苔痕阶绿,草色人帘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调琴                   吴广爱人(《陈涉世家》)

2.下面哪一句划线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

B.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2分)

4.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不超过30字)。(3分)

  材料一: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2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

  材料二: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经过全境。

  材料三:苏州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其经济总量江苏省内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前列。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和太仓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5分)

1.《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

2.《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清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一也。”(《论语》)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会当凌绝顶,                  。(                《望岳》)

5.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                      》)

6.兼霞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

7.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8.后值倾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