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竹本      固:       

(2)夫如是    如是: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1.(1)稳固 (2)像这样 2.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 【解析】本题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查,涉及到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词语的解释要结合语境,并考虑其在课内文言文中的常规用法,只要联想到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即可,考查的是文言知识的积累。句子的翻译一定要结合语境,里面要重点注意的就是“故 为”等词,要注意要据上下文推断出句子意思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注意文中“竹……竹……竹……竹…….”的句式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东临碣石,                 。                    (曹操《观沧海》)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岱宗夫如何?                 。                     (杜甫《望岳》)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7.自古以来,月的圆缺象征人间的离散,可谓“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在诗人的笔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勾起了游子思乡之情;“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写了骨肉离散之愁;“               ,千里共婵娟”寄予了人间最美好的祝愿。(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凉

B.石底以出卷:弯曲

C.潭中鱼百许头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离开

2.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查看答案

阅读《中国石拱桥》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下面对赵州桥说明内容及顺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结构特征、建造规模和设计者。

B.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结构特征、修建时间和建筑规模。

C.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建造规模和结构特征。

D.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地理位置、结构特征和设计者。

2.下面对选文所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了我国古代石拱桥在设计和建造上取得的光辉成就。,

B.选文通过科学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悠久历史和雄伟规模。

C.选文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评价,赞美赵州桥设计和施工的巧妙绝伦。

D.选文中的“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赵州桥四周景色优美。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为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援引《水经注》上的记载,令人信服。

B.选文第三段的结构是先分说、后总说,这种结构使文章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C.选文高度肯定了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同时也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D.选文中“当时”“可算”等限定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

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 ,印款, 印饰。

D.网路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