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5分) 彩色的风暴 ①如果你在朔风凛冽、雪花飞舞的...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5分)

彩色的风暴

  ①如果你在朔风凛冽、雪花飞舞的冬季到内蒙古草原做客,淳朴殷勤的主人会同你谈论起草原上的白毛风。被白毛风卷起的雪浪中的小屋,仿佛是在大海的浪尖上颠簸的独木舟。那满耳的山呼海啸,实在惊心动魄。其实,这寻常所见的白毛风,只不过是风吹雪,是强风吹舞地面上的积雪,积雪飘舞空中的天气现象。

  ②真正的白毛风学名叫雪暴,是由西伯利亚寒潮引起的。白毛风除了在内蒙古草原出现外,我国的新疆、黑龙江以及河北的坝上高原也有出现。如1962年2月在坝上的康保县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白毛风天气。这次白毛风达10天之久,淹没了道路,公路积雪最深处达1米以上,交通断绝。不少房屋被埋没,羊群因缺草、严寒而大批被冻死。

  ③除了发生在冬季的白毛风,在大地春意正浓的4~5月,当你兴致勃勃地在著名古丝绸之路的甘肃河西走廊旅游时,有时会突然遇到挟着大量砂石和尘土的狂风。顿时,太阳失去了光辉,天空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所以,人们把这种风暴叫做“黑风”。黑风是中纬度内陆戈壁沙漠地带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

  ④黑风的发生过程是这样的:在晴朗的午后,远眺西方,有一抹抹的黑云,过了2~3分钟,再抬头看时,就会发现黑云已变成一条十分宽广的黑幕。接着,它迅速地膨胀扩展着,犹如无数条烟龙所组成的灰褐色烟幕。烟幕的前锋好像由众多的龙头拥挤在一起翻滚着,并不断从原有的龙头爆发出新的龙头,以惊人的速度争先恐后地窜过来。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巨大的烟幕移动和激烈的烟龙翻滚,人们却丝毫听不到它的声响。当你觉得凉风扑面而来,树枝摇曳起来时,高数千丈的烟幕犹如高山倾倒,铺天盖地压来。黑风愤怒地吞噬着空间的一切,室外伸手不见五指,这时离最初看到的一抹抹黑云一般不超过5分钟。

  ⑤黑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黑色妖魔。1977年4月22日,甘肃省张掖市发生了一次黑风,翻滚的尘幕前呼后拥,狂风在耳边呼啸,令人胆颤心惊。10多名小学生被吹落水渠,不幸丧生;上万亩良田的表层沃土被刮得一干二净,顷刻间砂石满天飞舞。

  ⑥黑风的破坏力如此巨大,能量来自何方?原来,冷空气从新疆北部翻越天山向南疆盆地倾泻时,由于冷空气迅速下沉,锋面坡度急剧减小,使大量位能转化为动能,发生了黑色风暴。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3分)

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形成黑风的条件是什么?(2分)

4.本文的语言主要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3分)

5.“彩色的风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引起你怎样的思考?(3分)

 

1.介绍白毛风和黑风的形成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内蒙古草原上的小屋在白毛风卷起的雪浪中孤立无助的样子。 3.(1)(黑风是)中纬度内陆戈壁沙漠地带(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2)冷空气从新疆北部翻越天山向南疆盆地倾泻时,由于冷空气迅速下沉,锋面坡度急剧减小,使大量位能转化为动能。 4.(采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例如:“当你觉得凉风扑面而来,树枝摇曳起来时,高数千丈的烟幕犹如高山倾倒,铺天盖地压来。黑风愤怒地吞噬着空间的一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黑风来势凶猛,危害巨大。 5.要点提示:①结合风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②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③保护环境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即可。 2.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3.研读选段,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4.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5.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9分)

(1)地震来临时,父亲正在屋外晒药草。父亲是个医师,三年前,妻子因病去世,父亲带着儿子来到离汶川五十多公里的山坡上,盖了一间屋子,住下来。

(2)地震发生后,父亲冲进屋内,把儿子抱了起来。当父亲转身向外奔时,房子坍塌了,他的腿被压在石头下。

(3)一阵彻骨的痛楚,让父亲几乎昏死过去。但是,他看到怀里的儿子已惊醒了,便强忍着疼痛,将儿子推了出去。

(4)儿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从未经历过地震,望着周围的山体一片片地滑落,儿子惊恐地偎回父亲身边,说,爸,我怕。

(5)父亲的下半截身子虽然不能动,但双臂还有自由。他抚着儿子的头说,孩子,不要怕,有爸在。

(6)儿子稍微安心了些,仍不敢走开。父亲扭头看看山,知道随时就会有石头滚落,于是让儿子到前面十几米处的空地上坐着。儿子不敢离开父亲,他用小手搬着父亲身上的石头,想把父亲拽起来。父亲说,孩子,听爸爸的话,到前面去。

(7)儿子乖乖地坐在前面几米处,望着父亲,眼里含着泪水。

(8)孩子,不哭,爸给你讲个故事吧。

(9)好啊。儿子一听,顿时忘记了眼前的一切。

(10)父亲欠着身子讲,非常吃力。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以这种方式吸引儿子的注意力。父亲看过周围的山势,惟一出山的路已被大量的山体滑坡掩埋。

(11)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

(12)儿子终于忍不住了,他抱着肚子说,爸,我饿了。

(13)父亲发现,儿子对他的故事已经不感兴趣了。

(14)父亲趴在地上,喘息了一会儿,突然说,米香,儿子,爸闻到米香了。

(15)真的?儿子的眼睛顿时亮得像两颗晨星。

(16)爸闻到了,就在十里外,肯定是解放军叔叔来了,他们在蒸米饭。

(17)儿子笑了。他雀跃地欢呼着。

(18)父亲低下头,两行眼泪落到手臂上。他用拳头狠狠地砸一下地,暗骂自己的腿。如果不是压在这里,他一定会翻山越岭,把儿子背出去。

(19)刚才的话,父亲是在欺骗儿子。他怕儿子饿了,弱小的身子,随时都会倒下去。

(20)儿子心思单纯,他对父亲的话信以为真,所以,他不时地爬上小树,向山下望着。

(21)孩子,听爸的话,别乱动,要不你会更饿的。

(22)儿子乖乖地坐了下来。

(23)夜晚来临了,儿子又开始摸自己的肚子。

(24)爸。

(25)嗯。

(26)你闻闻,有米香吗?

(27)父亲使劲一嗅,说,有,就在十里外,解放军叔叔快找到咱们了。

(28)米香,米香。儿子喃喃地说着,蜷缩在树下,睡去。

(29)第三天上午,儿子醒来了。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爸,还有米香吗?

(30)父亲微笑着说,有,有。尽管此时,父亲已经没有了精神,他趴在地上,甚至连欠起身子的力气也没有了,但是,他必须笑,笑给儿子看。因为儿子只有看到他脸上的笑,才会安心。

(31)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32)儿子在父亲的谎言中,守候着希望,父亲的体力却在逐渐消失。渐渐地,父亲觉得眼前发黑,仿佛有一只手抓住他的腿,往地狱里拖着。

(33)就在这时,儿子突然爬上小树,欣喜地叫道,爸,米香,米香,我闻到了。

(34)父亲精神一震,激动地说,真的吗?

(35)是真的。儿子说。

(36)儿子的话给了父亲莫大的鼓舞。一开始,父亲是以谎言欺骗儿子,但是现在,竟然真的飘来了米香,他嗅了一下,仿佛真的嗅到了。但是,直到傍晚,也没有人上山来。父亲望着儿子说,真的有米香吗?

(37)儿子说,我再去闻闻。

(38)儿子爬上小树,使劲地嗅了嗅,叫道,爸,真的有米香,从山下飘上来的。儿子溜下树,趴在父亲身边说,还有红旗,我看到了红旗,漫山遍野,一片通红。

(39)父亲握着儿子的小手,突然两眼一湿。因为他知道,现在风是往山下吹的,在山坡上是逆向,不可能嗅到米香。儿子之所以这么说,是他小小的心灵已经懂得了善意的谎言。

(40)正是儿子的话,让父亲的体内涌出了无穷的力量,他睁大眼睛,不让自己睡去。

(41)第四天早上,一架直升机从天而降,搜救人员发现了被困的父子,将他们救了出去。

(42)当有人问到他们依靠什么活下来时,父子俩异口同声地说:米香。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选文第(15)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3分)

3.选文第(7)(18)(39)段中都写到眼泪,但是所表现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又各不同,用恰当的语句分别概括。(3分)

4.选文中的父亲和儿子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

5.结合全文回答选文第(42)段中加点词“米香”的含义。(3分)

6.选文有一千多字,而对父子如何获救的内容只在第(41)段用了一句话,你如何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3分)

7.选文故事感人至深,谈谈阅读后你的启示和感受。(2分)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10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欧阳修《丰乐亭记》)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日:这里是“经常”的意思。③掇:拾取,采取。④上:皇上。⑤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佳木而繁阴                     ②遂书以其亭焉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2分,用原文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1分)

5.(3分)甲、乙两文描写景物方法上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例如,甲文以“野芳发而幽香”言春,以“佳木秀而繁阴”状夏,……,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                        ”言春,以                   指夏,以                      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查看答案

填空。(11分)

1.水何澹澹,                     。    

2.夕阳西下,                     。    

3.烟笼寒水月笼沙,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5.                     ,归雁入胡天。  

6.                     ,柳暗花明又一村。

7.                     ,却话巴山夜雨时。

8.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9.                     ,蜡炬成灰泪始干。

10.                     ,在河之洲。     

11.三人行,                  。       

12.古代诗歌大都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了 “      

                         ”的理想和抱负;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赞美了“                                         ”的奉献精神。(2分)

 

查看答案

《水浒》中的鲁智深嫉恶如仇,粗犷豪放,粗中有细。小说中有很多体现他这一

性格特点的情节,如大闹桃花村,大闹        ,大闹        。(2

分)

 

查看答案

中考之前,九年⑶班的王刚同学因为学习过于劳累而病倒,在家休息了两天。

他十分担心因此影响他的学习。作为他的同学,你在休息日到他家看望他,你会怎样劝

慰他?(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