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1)阡陌交通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文言诗文填空(15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8.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填空(3分)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___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____的想法。
仿造下面的句子,以“母亲”为开头再写两个句子。(2分)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日,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①、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修改意见:
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修改意见: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知____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____。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
A.醇厚幽香清冽 |
B.清冽醇厚幽香 |
|
C.醇厚清冽幽香 |
D.清冽幽香醇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