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则文坛轶闻说,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一日在镇上散步,...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则文坛轶闻说,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一日在镇上散步,路边一个乞丐伸手向他讨钱。他很想有所施予,从口袋掏钱时才知道没有带钱袋,见那乞丐的手举得高高地等着,屠格涅夫面有愧色,只好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笑了,含着泪说:“不,我宁愿接受你的握手!”

要求:(1)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5)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一般说来,握手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也能传达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虚假、傲慢。团体领袖、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握手的次数也许数也数不清,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几次:第一次见面的激动,离别之际的不舍,久别重逢的欣喜,误会消除、恩怨化解的释然等等。把握住握手这一动作中的一点或几点,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可以针对现实发表议论,可以展开联想,表达感悟,可以从虚入手,倾诉感情,表达方式可以根据行文需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这个星球有你

张丽钧

①彭先生打来电话,邀我去西部教师培训会上讲座。尽管与彭先生仅有一面之交,但还是愉快地应允了。

撂了电话,翻一下工作安排,发现居然与一个会议撞车了。连忙打电话向操持会议的人请假。对方沉吟了片刻,半开玩笑地扔过来一句:“去走穴?”问得人火往头上拱,又不便发作,陪着笑说:“跟商业不沾边。组织者提供交通、食宿费用,不安排旅游。我的讲座是零报酬。”对方听了,用洞悉一切的口吻说:“哦?零报酬?那不是他们太不仗义就是你太仗义了吧?——来这个会还是去那个会,你自己掂量吧。”

我跟自己说:“何苦来?背着一口黑锅去搞什么鬼讲座!”可是,答应了的事又怎好推辞?我需要寻觅一个推掉讲座的充分理由。

④我上网搜索彭先生的背景材料。彭先生本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到天津市某家知名软件公司做软件企划。朝阳的年纪,做着一份朝阳的工作,惹来许多人艳羡。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做了一名自愿“流放”西部的IT人。

⑤促使彭先生下决心去西部的,是一对苦难的母女。

⑥冬季的傍晚,彭先生从公司下班回家,发现车胎没气了,便把车推到一个修车摊去修理。三九天气,刀子风刮得人脸生疼。为他补胎的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女人。女人身边,是她五六岁的女儿。小女孩渴了,一直缠着妈妈要水喝。但妈妈忙着挫胎、涂胶,腾不出手来给女儿弄水。小女孩见妈妈实在顾不上自己,便趴在试漏的水盆前,小声地问妈妈:“妈妈,这盆里的水能喝吗?”没等妈妈回答,渴极了的小女孩居然把头伸向了那飘着浮冰的脏水盆……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彭先生的心仿佛被撕裂开了一道口子,在不住地滴血。他赶忙跑到最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牛奶,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来交到小女孩手中……

⑦第二天上班后,整个上午,彭先生全身都在发抖。他事后说:“在离我们公司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竟有如此苦难的事情发生!而我却坐在有空调、有暖气的办公室里……这件事是一个导火索,它把我几年来想好的事情一下子提前了;或者说,好比是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我赶紧去做更应该做的事。我再不能等下去了!”

⑧于是他去了那个叫黄羊川的地方。分文不取,义务支教。

⑨当他坐在一户姓王人家的炕头,吃着读到四年级就因贫困而辍学的女孩烤得土豆时,他哭了。

⑩当他在另一户人家,听到一个做了母亲的人说因为没念完书而一直后悔着、怨恨着时,他哭了。

⑾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

⑿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

⒀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一位在中央气象局工作的同学毅然辞职,来到黄羊川,做了一名长期固定教师。

⒁我原本寻觅疏离缘由的心,此刻却被亲近的热望塞得满满。在这些故事面前,一口“黑锅”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⒂我不知道那些津津乐道于“血酬定律”的人该如何从学术的角度解读彭先生的行为,我不知道哪个聪明人能有本事为彭先生的发抖和流泪标价。《博弈圣经》上说:生存的游戏就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博弈。”有的人,利己是本能;而有的人,利他是本能。而“本能”是生命所接受的教育总和在某个瞬间的大暴露。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一听到“讲座”这个词,第一反应就是酬劳,而彭先生一看到别人受苦挣扎,拯救的欲望立刻就主宰他的生命了。

⒃我决意充当那个可有可无的会议的叛逃者;

⒄我决意把多年淘得的教育真金悉数献给西部。

⒅我决意将新出版的书赠予那些与我今生有约的西部同行。

⒆我发给彭先生的短信是:这个星球有你,我多了一重微笑的理由。”

(有删改)

1.“我”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贯穿了全文,具体可梳理如下:(3分)

欣然接受彭先生的邀请,去西部讲座→                      →                                             

2.结合上下文,说说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6分)

(1)撂了电话,翻一下工作安排,发现居然与一个会议撞车了。(2)我跟自己说:“何苦来?背着一口黑锅去搞什么鬼讲座!”

3.第六段划线句子属于            的描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有         

                                                 作用。(4分)

4.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5.文章结尾说:“这个星球有你,我多了一重微笑的理由。”请联系实际,再给作者几个微笑的理由。(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

①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微生物一般都会发生淡淡的蓝光或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

②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

③光是一种能量,生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发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④1885年,社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

⑤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给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

⑥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氧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

⑦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适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1.读完这篇文章,你是否知道生物发光的原理了?请谈谈你的了解。(3分)

2.第②段中使用了                         说明方法。请就其中一种结合句子谈谈它的作用。(4分)                                                                                     

3.“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这句话中,划线词“绝大多数”能否删去?请作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             

(3)来问讯:                       (4)皆叹惋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2分)

(1)林尽水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6.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朱永新教授等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远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的关联。因此,提出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

余秋雨则明确表示反对。其理由是:一、现在已有“国际阅读日”,没有必要增加类似节日;二、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是灾难;三、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

不久,朱永新又发文《余秋雨先生,请不要误导中国人》。

两种争论十分激烈,也在各地引发是否设立阅读日的讨论。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是否需要设立“福州青少年阅读日”?请根据你的体会,简要写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1.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               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                         ,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2分)

2.请从下面两个故事情节中任选一个概述“故事印象”。(80字左右)(4分)

A.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B.五行山三藏收悟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