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3)以天下莫能当。 (4)秦悉坑之。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B.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C.尝与/其父言兵事 D. 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4.读懂文意,完成(1)—(2)小题。((5分)
(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综合性学习。(12分)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温家宝总理告诉我们“不读书的个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为了喜迎第17个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我校推出了“书香盈我心”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
1.【诗之品】
在读书节即将拉开帷幕时,让我们重温朱熹的《观书有感》以展现情景、启迪心智:(4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②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表之思】
在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4.23)即将来临之际,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4月19日在京公布调查结果:



①从上面的统计表格中,你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结合下面有关手机阅读的统计资料,谈谈你对现在中学生读书现状的思考。(3分)
资料:调查中发现,手机阅读主力人群呈现“学历越低,阅读率越高”的现象。手机阅读人群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高中和初中,这三个群体在手机阅读人群总体中几乎占到八成(79.0%)。而高等学历(本科及以上)仅占17.9%,低学历者(小学)仅占3.1%。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接近40分钟,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约为20元。
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之见】
为了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争做幸福的读书人,我们厦外可以开展怎样有意义的读书活动呢?请你为学校或语文老师出一个金点子吧,并简述你的理由或具体操作方法。(2分)
4.【书之荐】
“带一袭书香进校园,传一脉薪火照人生”,为了酿造更为浓郁的书香,我校心理社和读书社开辟了厦外“心灵书吧”,希望同学们能踊跃将自己平时所读到的最为喜爱,最有体会的一本书暂时奉献给“书吧”,并仿照例句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你的推荐词。(2分)
例句:《水浒传》—— 一幅北宋末年的生活画卷,一曲梁山好汉的英雄赞歌。
名著阅读。(7分)
1.英国作家乔纳森• 斯威夫特所写的《 》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________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 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讽刺。(2 分)
2.下面是《西游记》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从上图中任选一个人物具体说明这一特点。(2分)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3.笛福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成功刻划了“硬汉子”鲁滨孙的形象。你认为鲁滨孙的“硬”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原著的一个片段具体说明这个特点。(3分)
请根据提示,完成小题。(5分)
当我第一次坐长途车进入厦门岛时,突然被眼前深蓝的海水点燃了沉睡的情绪。随着汽车深入市区,( )渐渐把我包围,有无数高楼如宝石镶嵌并向大陆延伸,成了一个真正的半岛。在这个风景如画的花园城市生活,既可享受大城市的奢华,又可保持方便和宁静,这似乎就是那句A箴jiān言“小的是美好的”最好之实践模型。在厦门,无论竞争多激烈,世事如何变迁,你会看到在家中、街边、大树下和青石板上,无论大款权贵还是贩夫走卒,一律一套茶具,一个做派,B品啜zhuì之间,悠然自得,但绝无成都茶馆的C喧嚣xiāo嘈杂,而是宁静优雅,好一个深沉了得。
1.语段中ABC三处划线的词语,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2.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 )(2分)
A.花团锦簇 B.富丽堂皇 C.繁弦急管 D.昂然挺立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分)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4.诵读诗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周敦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坚守高尚节操。
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6.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的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根据对话情境,完成小题。(7分)
厦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人行道自行车道要建林荫路,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
同学甲:太好了,这样我以后漫步在大街小巷上,能更加赏心悦目地感悟到“幸福的厦门”了。
同学乙:这固然是好,厦门可以满眼绿意,更适合人居,让我们充分领略生命的多彩。但是如果要以牺牲原有的树木、花草的生命为代价,我则满怀痛惜与不舍。
同学丙: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市政园林局建议将未达林荫路标准的路段因地制宜补植树冠大树荫浓的乔木,以达到林荫路标准呢?
同学丁: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苏州杭州的城市彩化经验,大量运用色叶植物和灌木进行搭配种植,使绿化彩化植物配置合理,层次丰富,色彩对比明显,形成绿化彩化的大色块效果呢?
同学甲:我也有合理的建议……
1.同学甲、同学乙和同学丙争论的焦点是:( )(2分)
A.厦门是否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B.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是要以牺牲原有的树木、花草的生命为代价的
C.厦门该如何更好地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2.下面说法与同学乙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他支持厦门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上建林荫路
B.他不支持厦门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上建林荫路
C.他希望厦门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同时能尊重原有植物的生命。
3.假如你是同学甲,你会发表怎样的合理建议?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