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文化广场里展览出了许多精美的景德...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文化广场里展览出了许多精美的景德镇陶瓷,瓷瓶上面各种图案:花、鸟、虫、鱼等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酒后驾车很容易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因此国家专门制定法律予以严惩,但仍有人我行我素,顶风作案。

C在旅游公司精心开发下,黄梅五祖寺风景区景点变多了,盘山栈道上欣赏到的风景络绎不绝,令人目不暇接。

D中考复习中,李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使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都能有提高。

 

B 【解析】A中“美轮美奂”往往指建筑物;C中“络绎不绝”往往指人车马等;D中“良莠不齐”侧重指人品质好和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标点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B、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浏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C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D伏尔泰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赠(guì  )      望(zhān)     无(yíng )      周道如(dǐ)

B、解(pōu)     须(qíu)      藏(zhù)   自自足(jí)

临(bīng)    桥(zhàn)    闻(fěi)    吹毛求(cī)

空(lòu)      门(méi)    悍(piāo)   鳞次比(zhì)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写。

1.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陶渊明《饮酒》中展现物我相忘悠然之境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华夏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_____________                ”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

6.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陆游在《十一月风雨大作》里,吟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展现了自己在逆境中仍不忘报国;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理想。

7.“月”常常入诗,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吟咏的物象。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与祝福;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望月而牵动的骨肉相思之情。

8.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写出两句来。                                                     

9.“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孔子《论语?卫灵公》中的:“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10.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创新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2012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勇立潮头,超越前人。请你写出两句蕴含“创新”精神的古诗句来:

 

查看答案

写作展示(50分)(任选一题)

1.其实我也_____________(烦恼、幸福、快乐﹍)

2.自然中、生活中到处充满美景。满园春色是美景,万紫千红是美景,但街头文明的一瞬,微笑,千金一诺……何尝不是美景。在你心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呢?

要求:读上面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议论文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深层阅读赏析(12分)

阅读《纽扣的方向》,完成文后的题目。

  我匆匆穿过潮湿阴暗的街道赶往医院,坐在了母亲病床旁边。母亲灰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双眼闭着,但不时微微颤动,仿佛正想着心事。我望着她暗忖:“母亲是否知道我来了?是否知道我是她儿子?”

  我把手伸到大衣的襟下,摸到一颗缝在里子上的旧纽扣,就在我胸口的上方。它是棕色的,扁圆形。关于这颗纽扣的来历,一切恍如昨天。

  我们一家四口住在美国东部一座大山深处,过着勉强温饱的生活。

  我儿时满脑子幻想,总觉得不该待在这地方,一有机会就逃跑,但无非跑进深山或沿着河流走到下游去。不过,这阻碍不了我,有一次,我因为觉得在家里受到了冷落,又逃跑了。

  这次我跑进了树林。我这么做,就是天真地要让母亲知道她不对,要让她难过。

  我在树林里又冷又饿,只好在寒夜的月色中跌跌撞撞地奔回家。但母亲不见了,她这时应该在家的。

  火炉熄了,屋里很冷。我奔出门口,在坚实的泥地上绕屋跑了一圈。接着,我沿河边朝400米外一位邻居的家跑去,沿途不断有又尖又硬的灌木枝条抽打着我的脸。

  “孩子,你妈妈不在这里。她白天来过,没说什么,只把你妹妹留下,就匆匆忙忙跑了。”

  “跑了?为什么?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也许母亲早就想逃离这个地方。毕竟,她在家里有什么好做的呢?这里没钢琴,也没谁懂得欣赏她那动人的歌喉。可她为什么竟把我一个人丢在这儿?

  我走到岸边,捡起几团泥巴扔到河里,扔向柳树。这时,我看见有棵柳树上挂着母亲的一件旧外衣。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脑际:母亲跑了,跑到河对岸的肯塔基州去了!我朝四周不停地大喊:“妈妈!”直到声嘶力竭。

  我走到那件外衣前,觉得它是母亲已离弃我的象征,把它扯了下来撕碎,扔在地上使劲用脚踩。有一颗扁圆形的棕色纽扣脱落在了我手掌上。

  最后,我把那外衣抛到了河里。

  回到家,我不想进屋,便去马棚找了张给马盖的破烂毯子,裹住身体坐下,希望这毯子能帮我抵御寒夜的潮湿冷风,融化结在心头的冰

  第二天早晨,我还在那里守着。晨曦徐徐越过山脊照到山谷里了,我看见母亲沿着泥路朝着房子走回来,身上的披肩和头上的红发泛着金光。她走路姿态优雅,我们谁都比不上。

  母亲见到我时一言不发,我看得出她在生我的气,怪我昨天的出走。

  炉火生起了,屋里渐渐暖和起来。我悄悄走进厨房,坐在屋角的木柴箱上。母亲说话了,她说上游有个妇人病了,她曾去帮忙。

  “可我在河岸上看到了你的外衣。”

  “我的外衣?我把它给了邻家的女孩穿。我有披肩,她却连外套都没有。你知道,她身体不是很好……看来她并没把衣服穿回家去。”

  母亲看着我,知道我正在想什么———她昨天离家出走了。

  她缓缓地说:“坚强的人是不会逃避困难的。但如果前面有美好前程,他们会去追求。”

  母亲给我端来早餐,有饼干和熏猪肉。我知道她原谅我了,可我始终没告诉她我曾怎样对待她的那件外衣。

  岁月流转,此时我坐在洁白的病房里,握着母亲的手,手指轻抚着大衣内那颗纽扣。我这辈子曾经几千次要逃避困难,但只要摸摸这颗纽扣,逃避的念头就立即打消了。

  我紧捏着纽扣,心里知道:母亲无论要往哪里去,总会知道自己的方向。

1.[理思路]认真阅读文章,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3分)

逃进树林,无奈回家→                                                   

回到马棚,用毯御寒→                           

2.[揣心理]文中划线处“融化结在心头的冰”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3.[品环境]文中两次写到炉火,请找出相关语言,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作用。(3分)

                                                                                

                                                                             

                                                                                 

                                                                                

4.[析形象]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2分)

                                                                                 

                                                                                  

5.[明主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纽扣的方向”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