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词名句填写。 1.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2. ,一览众山小。(杜甫...

古诗词名句填写。

1.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陶渊明《饮酒》中展现物我相忘悠然之境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华夏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_____________                ”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

6.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陆游在《十一月风雨大作》里,吟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展现了自己在逆境中仍不忘报国;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理想。

7.“月”常常入诗,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吟咏的物象。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与祝福;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望月而牵动的骨肉相思之情。

8.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写出两句来。                                                     

9.“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孔子《论语?卫灵公》中的:“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10.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创新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2012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勇立潮头,超越前人。请你写出两句蕴含“创新”精神的古诗句来:

 

1. 风正一帆悬 2.会当凌绝顶 3.化作春泥更护花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横眉冷对千夫指,伏身甘为孺子牛等.。 9.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类别积累更考查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作展示(50分)(任选一题)

1.其实我也_____________(烦恼、幸福、快乐﹍)

2.自然中、生活中到处充满美景。满园春色是美景,万紫千红是美景,但街头文明的一瞬,微笑,千金一诺……何尝不是美景。在你心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呢?

要求:读上面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议论文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深层阅读赏析(12分)

阅读《纽扣的方向》,完成文后的题目。

  我匆匆穿过潮湿阴暗的街道赶往医院,坐在了母亲病床旁边。母亲灰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双眼闭着,但不时微微颤动,仿佛正想着心事。我望着她暗忖:“母亲是否知道我来了?是否知道我是她儿子?”

  我把手伸到大衣的襟下,摸到一颗缝在里子上的旧纽扣,就在我胸口的上方。它是棕色的,扁圆形。关于这颗纽扣的来历,一切恍如昨天。

  我们一家四口住在美国东部一座大山深处,过着勉强温饱的生活。

  我儿时满脑子幻想,总觉得不该待在这地方,一有机会就逃跑,但无非跑进深山或沿着河流走到下游去。不过,这阻碍不了我,有一次,我因为觉得在家里受到了冷落,又逃跑了。

  这次我跑进了树林。我这么做,就是天真地要让母亲知道她不对,要让她难过。

  我在树林里又冷又饿,只好在寒夜的月色中跌跌撞撞地奔回家。但母亲不见了,她这时应该在家的。

  火炉熄了,屋里很冷。我奔出门口,在坚实的泥地上绕屋跑了一圈。接着,我沿河边朝400米外一位邻居的家跑去,沿途不断有又尖又硬的灌木枝条抽打着我的脸。

  “孩子,你妈妈不在这里。她白天来过,没说什么,只把你妹妹留下,就匆匆忙忙跑了。”

  “跑了?为什么?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也许母亲早就想逃离这个地方。毕竟,她在家里有什么好做的呢?这里没钢琴,也没谁懂得欣赏她那动人的歌喉。可她为什么竟把我一个人丢在这儿?

  我走到岸边,捡起几团泥巴扔到河里,扔向柳树。这时,我看见有棵柳树上挂着母亲的一件旧外衣。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脑际:母亲跑了,跑到河对岸的肯塔基州去了!我朝四周不停地大喊:“妈妈!”直到声嘶力竭。

  我走到那件外衣前,觉得它是母亲已离弃我的象征,把它扯了下来撕碎,扔在地上使劲用脚踩。有一颗扁圆形的棕色纽扣脱落在了我手掌上。

  最后,我把那外衣抛到了河里。

  回到家,我不想进屋,便去马棚找了张给马盖的破烂毯子,裹住身体坐下,希望这毯子能帮我抵御寒夜的潮湿冷风,融化结在心头的冰

  第二天早晨,我还在那里守着。晨曦徐徐越过山脊照到山谷里了,我看见母亲沿着泥路朝着房子走回来,身上的披肩和头上的红发泛着金光。她走路姿态优雅,我们谁都比不上。

  母亲见到我时一言不发,我看得出她在生我的气,怪我昨天的出走。

  炉火生起了,屋里渐渐暖和起来。我悄悄走进厨房,坐在屋角的木柴箱上。母亲说话了,她说上游有个妇人病了,她曾去帮忙。

  “可我在河岸上看到了你的外衣。”

  “我的外衣?我把它给了邻家的女孩穿。我有披肩,她却连外套都没有。你知道,她身体不是很好……看来她并没把衣服穿回家去。”

  母亲看着我,知道我正在想什么———她昨天离家出走了。

  她缓缓地说:“坚强的人是不会逃避困难的。但如果前面有美好前程,他们会去追求。”

  母亲给我端来早餐,有饼干和熏猪肉。我知道她原谅我了,可我始终没告诉她我曾怎样对待她的那件外衣。

  岁月流转,此时我坐在洁白的病房里,握着母亲的手,手指轻抚着大衣内那颗纽扣。我这辈子曾经几千次要逃避困难,但只要摸摸这颗纽扣,逃避的念头就立即打消了。

  我紧捏着纽扣,心里知道:母亲无论要往哪里去,总会知道自己的方向。

1.[理思路]认真阅读文章,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3分)

逃进树林,无奈回家→                                                   

回到马棚,用毯御寒→                           

2.[揣心理]文中划线处“融化结在心头的冰”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3.[品环境]文中两次写到炉火,请找出相关语言,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作用。(3分)

                                                                                

                                                                             

                                                                                 

                                                                                

4.[析形象]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2分)

                                                                                 

                                                                                  

5.[明主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纽扣的方向”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问。(14分)

【甲】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群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候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好(hào):喜欢。弋(yì):用绳系在箭上射,是古代一种射鸟的方法。此处指捕鸟。②烛邹:人名。亡:逃。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不可谓知类(         )②公输盘不(          )

③召而之公前(       )④寡人闻命矣(          )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

烛邹汝为吾群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②使诸候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是罪三也

                                                                               

4.墨子是怎样折服公输盘的?从中表现墨子的什么进步思想?(3分)

                                                                              

5.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写墨子用道义说服公输盘。

B、[乙]文晏子以烛邹陷国君于不义为理由,委婉提出了国君的错误,从中可见晏子尖刻、泼辣性格特点。

C、[甲]文墨子见公输盘后,不从正面说服公输盘不要攻宋,而是采用迂回战术,巧妙设喻,诱使公输盘说出自相矛盾的话来

D、[甲][乙]的阅读,可获得“劝说”方面的启示要坚持正义;要讲究方法;要善于表达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议论文段,完成后面题目(3分)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方面为生活而劳动,一方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那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1分)

                                                                               

2.作者在选文中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片断,完成后面题目。(4分)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钦涧”。

1.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概括这段话的中心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介绍赵州桥时,分别引用了张嘉贞,张鷟的赞语,它们各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