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记叙文阅读(14分) 水边的文字屋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

记叙文阅读(14分)

水边的文字屋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的小工。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回到家,还会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后,又跑回去看看,放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②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地盖,不停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④屋子就是家。

⑤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和家有关。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⑦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⑧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反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⑩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11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自己的屋子。

12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1.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第11段中,作者说“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又说“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自己的屋子”,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说法?(3分)

3.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2)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4.本文在语言和结构上都具有显著特色,请就其中一个地方举例分析。(3分)

 

1.写了三种屋子,依次是:儿时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的屋子;后来用积木搭建的屋子;成人后用文字构建的屋子,即作品。借泥草屋来抒发了对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借积木屋表达了内心的惊奇及创造的快乐;借文字屋(即作品)表达了对写作的钟情与厚爱。(4分) 2.“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精神庇护所,“我”用它承载喜怒哀乐,抚慰心灵创伤,喜欢“我”作品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精神上的寄托。(3分) 3.(1)“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可以尽情抒发“我”的幸福与痛苦,让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2)现实的“家”可以让“我”安身,解决温饱,使“我”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但它不能安抚“我”心灵遭受的创伤,而作为精神家园的文字屋却可以让“我”的精神得到寄托,心灵得到慰藉。((1)(2)各2分,计4分) 4.略(3分) 【解析】 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2.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3.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语言上:本文语言朴实亲切,细腻生动(举例略)结构上:作者将三种屋子按时间先后依次来写,从有形的屋子写到无形的屋子,条理清晰,构思巧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说明文阅读(12分)

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称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的300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的金属,像钚、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14、钴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γ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1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钚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

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l/2、1/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数量的减少,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地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X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工业上,放射性也有很多应用,例如用β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γ射线照片来检查机器内部结构等。

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选自《中学科技》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下面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人体基因突变是受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衰变时放射出的γ射线影响造成的。

B.原子质量大和原子质量小的金属都可能带有放射性,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大的金属放射性更强。

C.医学上,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其他方面

的伤害。

D.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虽然很长,但由于它的活度越来越小,所以它对人类与自然的影响不大。

2.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3分)

4.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归,召晏子问之曰

A.夫有贤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下列划线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益清(远:远播)以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习之(时:按时)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增加)晏子曰(对:回答)

D.暮冥冥(薄:迫近)神寒骨(凄:凄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

 

查看答案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查看答案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查看答案

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普通百姓的餐桌,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汉江中学九班拟举行“关注食品卫生,共创安全家园”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需要在校园布告栏上张贴一条“食品安全”宣传标语,请你代为拟写一则。(20字以内)(2分)

2.关注食品安全,首先应该有一双慧眼。面对着包装精美的食品,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其是否安全呢?至少说出两种。(2分)

我的判断:                                                                    

3.假如你在超市购买了一块巧克力,在外包装上没有发现有“QS”标志,你该怎样处理?(2分)

我的办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