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填空。 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

4.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说:“面对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更重要。”请你写出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坚定信心的两句连续性的诗句:

 

1.肯将衰朽惜残年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6分,每空1分。第4小题所填诗句切合主题即给分。漏字,加字,有错字、别字,该空均不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  (1)  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它的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  (2)  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  (3)  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素的人生哲理。

A.凝望      B.眺望       C.仰望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2月21日下午5点多,我市上溪初中某教师(qū)  ⑴ 车回家,经过村口池塘时,看见一名七八岁的小女孩赤脚站在池塘边惊(huāng)  ⑵   失措地哇哇大哭,再往池塘里一看,一个小男孩正在水里扑(téng)   ⑶  。他立马停车,冲出车门,跳进池塘,将小男孩救上来。

 

查看答案

写作(60分)

题目:最美的声音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孝谨:孝顺而恭谨。②固:班固,班超之兄,汉代史学家。③校书郎:官职名。④傅介子:汉朝人,曾立功边疆。⑤研:同“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内孝谨(   )             (2)不劳辱(     )

(3)尝业投笔叹曰(     )     (4)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3.从选文来看,班超后来能有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潭中鱼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3)以其境过(   )           (4)乃记之而(     )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用法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意思一样的是(  )(2分)

A.丛草为林

B.扶苏数谏故

C.可一战

D.光先帝遗德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有资料记载“子厚(指柳宗元)居厚溪(即永州附近一地名)几十年,……寻游山水”,请结合本文,说说柳宗元到底要在山水中寻求什么?结果如何?(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