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题目。(7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①提到“特色”一词,...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题目。(7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①提到“特色”一词,就必然使我们想到“特别”“特殊”“与众不同”等词语。从艺术上有特色的作品,到生活中有特色的服饰、语言;从商业上有特色的产品,到管理上有特色的服务、教育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有特色才会被认可,才会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纵观古今,因自己的特色而受益,因受益而迈向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③著名画家郑板桥,其书法作品也很闻名,被称为“板桥体”,就是因为他的书法有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再逼真,恐怕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④再如现在的餐饮行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在店内装饰上体现民族风格的餐厅,更有专门为白领女性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的餐厅。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可见,没有特色的,大众化的东西,会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最终会泯灭得无声无息;只有有特色的、有独到之处的东西,才能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才能被人们欣赏和接受,才能获得成功。

⑤其实,中国的崛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几届领导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复兴之梦,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2010年11月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来华访问,他在北大演讲时说:“现在在谈论世界经济时,不能不提到中国这个连续3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的国家,而且在谈论世界贸易时,也必须提到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如此令人骄傲的成就,不正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获得的吗?

⑥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与众不同都是好的。特色是在正义基础上的一种担当,是尊重法律的一种信守,而不是“恃权”“恃钱”放旷的专横跋扈。河北大学的学生李启铭交通肇事后,不仅不承担责任,心里也没有丝毫的愧疚,而且竟然喊出了“我爸是李刚”的狂语。这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这种所谓的“特色”是该被鄙弃的。

⑦只要我们做的事能显示自己的特色,而且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又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让特色成为成功的催化剂,相信人生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更多的乐趣!

1.选文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下面哪句名言更适合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请简述理由。(2分)

①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为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答】                                                                         

3.说说为什么选文③④⑤段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选文第⑥段不能删去?(3分)

【答】                                                                          

 

1.对比论证(如果多答出“道理论证”不扣分)(1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特色之于成功的重要性,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1分)。 2.第二句名言更适合,本文强调了有特色才能获得成功,但丁的话是告诉人们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要在乎别人的非议,能证明本文的观点(1分);而歌德的话是说要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与本文观点不符(1分) 3.不能颠倒。这三段的论述内容是按由古到今的顺序论述的(或:与②段“纵观古今”一句照应)(1分)同时这三段的论述内容是由个人、企业到国家这样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论述的(1分)第⑥段补充论证了“特色”并不完全等同于“与众不同”,使论证更严密。 【解析】 1.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作答时学会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所示道理论据也必须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特点。这样的道理才具有说服力。第二句更符合。 3.观察论据安排顺序的特点;理解论据本身的内容和相对应的论点,表述内容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幽径悲剧》中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8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1.“我”“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古藤的灭亡引起了“我”怎样的“闲愁”?下文中写了哪两件事体现“我”的“闲愁”,请作简要概括。(3分)

【答】                                                                          

2.藤萝并不会“哭泣”,文中却多次写到它“哭泣”,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特色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2分)

【答】                                                                          

3.作者说“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这是为什么?作者的痛苦仅仅是古藤的灭亡吗?(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4分)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答】                                                                          

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答】                                                                          

 

查看答案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2分)

A.悍吏来吾乡

无案牍劳形(《陋室铭》)

B.殚其地之

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C.退而甘其土之有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D.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出焉(《桃花源记》)

2.下面哪一个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又敢安毒耶?”不同?【   】(2分)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是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3.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蒋氏自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具体表明自己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提到蒋氏“熙熙而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了“太守之乐”,从内容和写作意图来看,这两种“乐”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看法。(2分)

材料链接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材料链接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                                                                          

 

查看答案

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日:“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选出对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牺牲玉帛,弗敢也(独自享有)

B.小惠未,民弗从也(同“遍",遍)

C.夫杀人以畜(存活)

D.夜叩门而曰 (拜见)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肉食鄙/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

B.主君臣胥渠有疾/此庸夫怒也

C.董安侍奉于侧/躬耕南阳

D.人主能不好士/子非鱼,知鱼之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4.《曹刿论战》中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本选段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举出该选段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