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少 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

    少 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先聊过,得知他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来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了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表明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3分)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2.请找出文中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的少年说的一句话:                               

(2分)

3.文中在写送报少年的同时,也写了“我”儿子的表现,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分)

4.文章结尾当“我”听到少年被北京大学录取时,“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当时“我”惊讶的心理活动(50个字左右)(4分)

5.文章以“少年”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1.开端:放暑假的时候   发展:七月下旬的一天    高潮与结局:转到了八月底。 2.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3.对比,(1分)通过对比,突出了送报少年既有抱负又懂事的特点。(2分) 4.这位少年真不简单,原来坚持每天替父亲送报的竟然是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大学生,这么勤劳又有抱负的少年真是让人敬佩。(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5.以“少年”为题,不仅指的是送报少年;(1分)更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做一个像送报少年一样既懂事又有抱负的人。(2分) 【解析】 1.根据情节变化,从文中找出时间标志。 2.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中的作用,找出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的句子。 3.了解对比修辞的特点,明确该修辞的表达作用。 4.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少年”一语双关,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即送报少年,又要理解其深刻内涵,即做一个像送报少年一样既懂事又有抱负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追求内心和谐

王晓河

①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和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②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人内心和谐是基础。有位作家说:“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才有静心,也有深情;才有相守,又有自由。内心和谐如乐音飞翔于空中,是没有边界的。”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认知健全,心理品质完善,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内心和谐是一种能力。守正心灵,控制情绪,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睦相处,“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内心和谐是一种力量。难不倒,夸不倒,诱不倒,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一股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内心和谐,是人生的课题和使命,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都是当事人,没有旁观者。

③人内心和谐,看似“腹内机关”,功夫在“腹”外。人生活在社会上、集体里、国家中,欲求和谐,就得处理好各种关系。只有共同遵守各种规则,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才可以人人各得其所,社会井然有序。问题时常有,需以理服人服己,靠法律、政策、制度解决;差别固然在,需人人努力推进改革发展才能逐步消除;诉求理应当,需依法通过正常渠道去表达。虽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无论怎样变化,每个人都得心中“有主”,讲大局,将责任感,将法律以宽阔的胸襟、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偏激无益,急躁有害,超越国情,欲速则不达。惟有按规矩来,循规律来,内心才不失衡失调,达到和谐。

④人内心和谐,虽属个人心态,却与众人有关。人在人群中,处好人与人的关系是关键。“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人与人相逢共处是一种缘分。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大家”出发,珍惜缘分,多关心少排斥,多支持少挑剔,多谦让少争执;对出现的矛盾和遇到的困难,多沟通少误解,多信任少猜疑,多宽容少计较,人内心才感到温馨和谐。面对矛盾、摩擦、误会、纠纷等,要有求同存异的大度雅量,要有克己为人的奉献胸怀。这里,尤其不能长“小心眼”,搞“小动作”,弄“小圈子”。作为现代人,应该把自己的小目标和社会的大目标统一起来,放开眼界,提高境界。在大目标之下,大事小事皆容得,大善小善皆施得,大忙小忙皆帮得。

⑤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人内心和谐,是心灵美,是内外兼修的美,是外在与内心统一的美,是生命的真正珍品。每个人开启心灵,永驻芳香,洗涤心灵,保持高洁,与人为本,人自为本,尽心尽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下列句子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季羡林先生讲的和谐,它包括“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的和谐”三个方面。

B.文章引用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其作用是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有助于作者展开议论,论述自己的观点。

C.要想人与人和谐,首先要做到人内心的和谐,只有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构建和谐社会。

D.“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这句话中的两个“可爱”都是指“人的心灵美”。

 

查看答案

(一)(12分)                    满井游记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③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指出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冻风时∕若有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B.知郊田之外∕一反焉

C.欲出不之心而寓之酒也

D.娟如拭∕徒步则汗出浃背

2.翻译句子(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作者在第②段写游满井时,先总写了满井的春色,接着用生动的比喻“          ”写了自己的心情;在描写鸟、鱼时,用“          ”、“          ”的拟人手法写出了鸟、鱼富有人情的乐趣,从而衬托作者游满井时的心情。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①段先写北国早春没有春天的气息,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

B.文章第②段是写满井景色特征,接着对之进行详细描写,逐层写出郊外早春景色的迷人。

C.本文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因天气奇寒久未出门,游览满井时抑郁沉闷的无奈心情。

D.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荣获“广东好人”荣誉称号、第四届“感动惠州”十大人物之一的古槐基老师,是惠东县安墩镇梅坪教学点的一名普通教师。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一个信念,他毅然放弃了诸多人生选择,留守在大山深处,跟孩子们一起度过了37个春秋。37年间,他一人坚守一个教学点,他教的孩子走了一茬又一茬,但他所坚守的信念一直未变:只要孩子有学上,孩子就能走出大山,就有希望。每逢开学,他都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避免了失学。至今还有个别垫付的学费仍未偿还。

【材料二】荣获2008年“感动惠州”十大人物之一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蓝田中心小学教师江润浓,19岁到蓝田中心小学任教,坚守瑶乡山区从教11年多。在经济困难情况下,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28名贫困学生,让他们避免了失学。为了能够省钱和节约时间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她常常吃方便面和榨菜送白粥。由于常年营养不良,她多次晕倒在课堂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多次谢绝了调动的机会,坚守在山村任教。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探究出两位教师的四个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然(cù)嫌(è)首(qǐ)忍俊不(jīn)

B.痛(chì)侏(yú)息(qī)锐不可(dǎng)

C.问(jié)空(1òu)通(jī)然而止(jiá)

D.猎(shòu)胆(què)蓬(hāo)风雪途(zài)

 

查看答案

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有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

环境,民族的复兴,世界的和平……你关注什么?

请你以“我关注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2)体裁(诗歌除外)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不少于600字,版面清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