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0分) 恐龙自述:请人类朋友记取我们的死亡教训 胡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0分)

恐龙自述:请人类朋友记取我们的死亡教训

胡玉梅

我是怎么死的?究竟是病死,还是老死的,或是被我的敌人永川龙偷袭成功而死的……这些都不重要,关键问题是,我们马门溪龙已经集体灭绝了。

因为骨骼和脖子的问题,在没有进入老年之前,我们马门溪龙大多数都会患骨质增生和"高血压"病。而且,我们这些吃素的恐龙,常常会遭到食肉恐龙永川龙的突然袭击。别看永川龙个头比我们小,但是它身手敏捷,因此,常常乘我们不备就来偷袭。我对这家伙是特别防备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走到哪里都拼命甩尾巴的原因。一旦遇到了永川龙,就发挥"尾鞭"功,左右甩动尾巴把它们赶走。

但也有同伴死在永川龙口下,永川龙的血盆大口绝非浪得虚名。

我是怎么死的? 那是我在一次喝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失足掉进深渊里了,再也没上来。而后火山喷发,席卷而来的火山灰,让我的身体和灼热的熔岩融为了一体,以至于1.4亿年后,我被人类再次发现,并以化石的形态出现。

我们家族是怎么灭绝的呢? 事实上,我们恐龙的后代是鸟,你看到飞翔的鸟了吧,那是我们其中一种恐龙演变的。

至于我们是怎么灭绝的,现在人类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我们又没有冬眠的习惯,不能像蛇和乌龟那样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寒冷,我们就慢慢死去,消失了。还有的说,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地球上一片黑暗。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比如,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越来越多,它们经常偷吃恐龙蛋,使恐龙渐渐灭绝;突然流行的传染病,使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的小恐龙……

大家多少都说到了问题的一点,不管是什么原因,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消失和环境恶化分不开。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副研究员张玉光就研究发现,我们的骨头里放射性元素铀超级高,另外,骨骼内所含的砷(砒霜)、铀、铬等有毒元素超高,而可以解毒的元素锌含量则超低。要知道,我们身体内的大量毒素不断堆积,无法排解,只好等死……

恶劣的环境,让我们马门溪龙就这么集体消失了。这对你们人类是一个警告。我听说,最近又发生了什么漏油事件、污染事件,唉,如果你们人类不珍惜环境,也许有一天也会变成化石。那时候,人类的化石也会被展览在商场的大厅里,供来来往往的其他生物参观,参观者会指着你们的骨头说:"快看哪,这就是传说中的人类。"人就是长成那个样子的。他们是怎么死的? 要好好研究!"

(选自《现代快报2010 -07 -12)

1.请分点概述马门溪龙种群灭绝的另外四种说法,,每点不超过15个字。(8分)

(1)                         (2)                      

(3)                        (4)                       

(5)环境恶化导致其体内毒素堆积

2.本文题为《恐龙自述:请人类朋友记取我们的死亡教训》,请简要说说人类究竟要记取怎样的教训?(2分)

 

1.(1)地球变冷,恐龙无法适应;(2)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食物减少;(3)哺乳动物大量偷吃恐龙蛋;(4)传染病导致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恐龙。(每点2分,共8分。每点字数超过3个以上或语意不明的,扣1分) 2.如果人类继续肆意破坏生存环境,最终会自取灭亡。(2分,言之有理均可) 【解析】 1.了解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学会总结概括。 2.不设标准答案,只要表述正确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15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苔 痕 上 阶 绿                 (2)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2.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4分)

(1)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犊之形(      )

(3)香远清(       )         (4)陶后有闻(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作者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了                 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作者借莲花赞美"君子"                    的高尚品质。(3分)

5.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前贤古人,但写法不同。请结合两篇短文的相关内容,简析写法特点及表达作用。(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7分)

海西中学九年一班开展"读书与交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解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班级对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九年一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兴趣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是否兴趣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很感兴趣

8.2%

每读必做

1.2%

有点兴趣

22.6%

有时做

32.3%

不感兴趣

69.2%

从不做

66.5%

从上表可以看出,班上同学在课外阅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二是         。(2分)

2.语文老师准备把同学们阅读《水浒》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读<水游>》,请你仿照"栏目一",给专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2分)

栏目一:故事大回放     栏目二:                      栏目三:                   

3.在"学习名人读书方法"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三位名人的读书方法,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种读书方法,简要说说理由。(80字左右) (3分)

①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鲁迅的"跳读法":若碰到有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③培根的"选择式读书法":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我最欣赏(   )。理由: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简·爱》的结尾处描述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惊呆了,原来几个月前,疯女人伯莎 ,        (填事件),使庄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简·爱不顾一切赶到农场,再次向              (填人名)吐露了自己的爱情,和他结了婚。(2分)

2.下面A、B、C 是《西游记》中的三个回目,请任选一项,概述一则"西游故事印象"(80 字左右)。(4分)

A.官封弼马心何足    B.八卦炉中逃大圣      C.八戒大战流沙河

我选(         ):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12分)

1.子日:"岁寒,                                。" (《<论语>十则》)

2.子日:"岁寒,                                。" (《<论语>十则》)

3.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5.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7.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8.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9.古诗往往蕴含哲理。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用比喻启示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新如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语句是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意蕴的语句是                   ,               

 

查看答案

下面对文学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素有"兽中之王"称号的狮子,在《伊索寓言》中的形象,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有的狡猾。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它展现了保尔,柯察金在丽达等革命者的引导下,从一个流浪儿童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过程。

C.《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和祥子一样十分要强,和祥子一样命运悲苦,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

D.鲁达是一个豪侠义士,他拳打镇关西、火烧翠云楼、大闹野猪林、夜走蜈蚣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