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节选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四明山①道士叶沈,囊②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纪③,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④流,势与江河同,有深有渌⑤,浅而白,白者激石,渌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⑥,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攫举欲动⑦,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⑧,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⑨亭亭,闲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屋宇,霞槛缭转,云蹬五色;雪冰肌颜,服食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几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
(节选自舒元舆《录桃源画记》)
【注】①四明山,在今宁波市西南。②囊,袋子。③仙纪,道教书籍。④趣,急。
⑤渌,清。⑥本,棵。⑦攫举欲动,向上耸起,看上去似乎会动。⑧青其衿,使它(鸾)的胸毛变为青色的。⑨傞傞,参差不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落英缤纷( ) (2)仿佛若有光( )
(3)闲而立者十有八九( )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2分)
(1)武 陵 人 捕 鱼 为 业。
(2)服 食 衣 裳 皆 负 星 月 文 章。
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
4.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甲文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之前的武陵水源两岸只用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几句话全部概括,而乙文写画中武陵水源,则用了大量的笔墨,先写了溪水的 ,再分别写溪的 、 和 ,描写细腻,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如同真境。
综合性学习(10分)
1.下面是用相机拍到的有错别字的广告,请分别指出并纠正。(3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错别字是 改为 ;图二错别字是 改为 ;图三错别字是 改为 .
2.图四是用相机拍到的广告,有词序语序错误,也有语法错误。据说,错误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词序语序错误是因为工人贴瓷砖时随意导致的,语法错误则是工人贴瓷砖前就已经有错。请将错误纠正。(4分)
图四

(1)上句的“家国禁止邪教律法”词序语序应调整为:
(2)下句的“邪教组织是违法行为”应改为:
3.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个关于“用好汉字传承文明”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面广告中出现的现象,写一段简短的话,发表你的观点。(文字不超80字)(3分)
作文格子80格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题目。(10分)
万寿岩,zuò 落在距福建省三明市区西北方向近30公里的岩前盆地上,由于早年遍地长满黄杨木,又称黄杨岩。 我游览万寿岩时值冬至,虽然寒气已有些逼人,但山野四处依然 林木葱笼,只是树叶开始镀上一层淡淡的金黄,点zhuì 着些许的紫褐,色泽显得更加斑斓,全无肃杀之气。沿着山谷逶迄而行,当开阔的盆地一览无遗地展现时,我豁然开朗,不由地感叹天地造化变
huàn 莫测,看似平常却无比奇妙。站在盆地的边沿,我眺望环顾,只见四周是起伏的山岭,峰峦参差巍峨,风光旖旎。而环抱中的盆地广袤平坦,阡陌纵横,幽静雅致,犹如一处世外桃源。尤其奇异的是在空旷的平地之间,一座独立的山体隆胸挺起,傲然耸立,与周边的群山毫无关联,盆景似地为大地添秀。我原以为相传中的万寿岩,该会像世上许许多多山岩那样,隐藏在群岭的深处,可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座孤峰就是万寿岩。于是,我想起北宋名士邓肃到此登临绝顶,曾留下这样的诗句:“群山透逸不能高,突兀独摩霄汉碧”,细细揣摩,觉得意境贴切。我把目光注视着万寿岩屹立的孤峰,一个非常有规则的、几乎是等边三角形的山体,让人仿佛间犹如见到一座古老的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突现在荒漠的沙地之间,万寿岩升腾于翠绿的旷野之上。我心中禁不住一阵欣喜,赞道那不是中国南方的金字塔吗
(节选自何少川《中国南方“金字塔”》,略有改动)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1)zuò 落 (2) 点zhuì (3)变huàn 莫测
2.给划线的汉字注音。(3分)
(1))眺( )望环顾 (2)参差( )巍峨 (3)阡( )陌纵横
3. 解释文中词语“一览无遗”的意思。(2分)
4.给文中最后一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赞 道 那 不 是 中 国 南 方 的 金 字 塔 吗
古诗文积累(12分)
1.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2.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雪”是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咏吟的对象。请写出两句上下连续的含“雪”字的诗句: , 。
6.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 。
写作(7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65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得抄袭。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心路漫漫,点滴温暖,你能见到心灵之花悄然开放;征途茫茫,绝处览胜,你能见到哲理之花悠然开放;历经坎坷,登上舞台,你能见成功之花灿然开放……这些都绽放在我们生命的花季里。
请以“又见花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请以“挑战”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20分)
泉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着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流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
我肯定地说完,就再没有言语,我们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1.“我”对老槐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2.下列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作具体赏析。(6分)
①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
②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
3.文章写的是老槐树,却为什么以“泉”为题?(5分)
4.结尾说:“我”“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其中“生命的水声”的含义是什么?(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