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12分)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比较阅读(12分)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服。

【乙】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②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③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⑤得其前利⑥,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吴王欲伐荆]吴五,指吴王阖闾;荆,楚国。②[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待从官;少孺子,年轻人。③[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④[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⑤[务欲]一心想要。⑥[前利]眼前的利益。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

(1)于鲁:                       (2)公输盘不                  

(3)吴王欲荆:                   (4)如是者三                  

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成,将攻宋②光先帝遗德

B.①露沾衣②真无马邪

C.①请说②不顾其后有患也

D.①行十日十夜至于②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4.甲文体现了墨子                  的思想,乙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2分)

5.[甲文]中的公输盘为了制止楚国攻打宋国,[乙]文中的侍从官为了劝谏吴王放弃攻打楚国,都作了积极的努力,结合选文说说他们在制止战争的这件事上所体现出来的相同的精神。(2分)

 

1.(1)出发,动身 (2)通“悦”喜欢,高兴(3)攻打(4)天、日 2.A 3.(1)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能说是聪明。 (2)他们三个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 4.非攻;做事要瞻前顾后,全面权衡,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了身后的祸患。 5.不辞辛劳,善于辞令(善于说理),以实际行动阻止战争。 【解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A中“以”都是“用来”。 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4.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结合选文内容理解中心主题。 5.从文章内容总结在制止战争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8分,每小句1分)

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任之前,如《<孟子>两章》中所说:“必先苦其心志,                        ,空乏其身。”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2.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3. 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4.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合作,与人和谐相处是十分重要的,这正如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                                            。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6分)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分享智慧”吧。

1.【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宣传语。要求宣传语中含有“经典”一词。(2分)

例:①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②用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2.【诵经典华章】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2分)

①《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                                   

②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两章》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语句是:                                        

3.【晒百家观点】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岐。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1.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2分)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                 情节:                           

2.妙笔点评《水浒传》。(2分)   

原文: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何如?”……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金圣叹点评: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请根据选文,针对鲁达的为人写点点评(不必仿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2分)

①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人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 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②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 ”。

到底什么是荣 , 什么是耻? 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 。由此看来 , 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面对上面材料中的妇女和学生, 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 注意说话对象 , 语言要得体 , 易于对方接受。 )

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 , 你会对她说: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 , 你会对他说: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左丘明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所学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

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雨说》《乡愁》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余光中。他们都是台湾诗人。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是法国l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项链》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