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给下面一句话中加点字注音。(2分) 襄阳文化繁盛,名人荟( )萃( )。

给下面一句话中加点字注音。(2分)

襄阳文化繁盛,名人(       )(       )。

 

huì  cuì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汉字写拼音的能力。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古隆中换发青春 新襄阳响誉四海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请以“其实,      就在我身边”为题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谢安赴宴 (6分)

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1)广朝士(       )            (2)王甚(     )

(3)当作何(       )            (4)相与前(       )

2.翻译画画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2分)                                    

3.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           的气度和品质。(2分)

 

查看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而去之         (  )   (2)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固不以山溪之险(   )   (4)寡助之,亲戚畔之 (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环而攻之不胜委去之

B.然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险多助之至,天下顺

D.域民不封疆之界问:“何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                                

 

查看答案

四时田园杂兴 (4分)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①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②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③飞。

【注释】①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②篱落:篱笆。③蛱蝶:蝴蝶。

1.诗中用梅子黄、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2分)

2.诗歌中侧面烘托是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唯有蜻蜓蛱蝶飞”。(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