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然而,即使是那些被称之为明星的企业,它们也有走麦城的时候。 |
|
B.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
|
C.从事这项科研,年轻的专家责无旁贷地成为主力。 |
|
D.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心无旁骛(wù)镌(juān)刻 |
B.争妍(yán)斗艳吞噬(shì) |
|
C.面面相觑(xū) 谦(qiàn)疚 |
D.酣(hān)然入梦跻(jī)身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机勃勃的春,樱花漫山遍野,桃花千亩成海,然而再美的花儿也会化作点点落红。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落红无数,他们曾经美丽,却最终枯萎;他们零落成泥,却滋润他人;他们无私奉献,却忘记了自己。他们奉献的可能是青春、是美丽、是关心和爱护,更甚者是生命,他们成就的却是他人。回顾你的生命历程,谁会是你心中的落红?
请以“心中的落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ⅹⅹⅹ”代替。
②不少于600字。
初春时节,大自然无限生机。许多人都有学生时代和老师同学们集体户外郊游踏春的美好回忆。然而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机会怕是并不多。不时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难以界定等系列问题都让学校感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近日,某些中小学采取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陪同、学校协助的做法搞春游,让人看到中小学破解集体户外活动安全难题的希望。
请你以一个中学生的身份对此事作一个评价。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有条理,语言流畅。80字左右。(6分)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2. ,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
3.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4.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5.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6.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7.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8.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9.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菩萨为什么低眉
⑴初看到这句话,是在朱天文的新书《巫言》里,第一句便是: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暗自心惊。
⑵菩萨保佑。
⑶无数人在说这句话。不知道菩萨有多难。不应该求的事情也求,她不是人,她只是你想象的一个神,她亦有她的难处。
⑷朱天文说:菩萨除了不忍看,也是没有能力看,才低眉的。
⑸而我知道,因为世间多纷难,再法力无边也无法一一尽数排解,所以必须懂得适度,莫妄求,回归本真。
⑹记得阿成写过一段在云南的文字,真是回归了本真。他说,“在云南只能蹲在地上看蜥蜴,看了半天,蜥蜴的眼睛才眨一下。”
⑺这句话我看了半天,终于懂得他的心里曾经多么空灵又多么寂寞。如果菩萨知道,亦会体贴他的慈悲。
⑻他的困惑与我的困惑大概是一样的,他一直在用时间和人生追问,用最普通的语言来把一个人塑得如此空灵。在看完阿城的小说之后,我好长时间缓不过劲来。有些人就是这样,给你压抑感,让你感觉窒息。阿城的文字就是这样——在文字里,我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因为自知不可超越,自知她高高在上。
⑼而生活中,亦有多少慈悲让我们微微心酸——那街边摆摊的老妇,满头银发,手冻僵了,伸手摸出几个茄子放在秤上,偷看你一眼,给些小分量;为赚几个钱糊口,那修补车胎的中年男子,常年自己卷烟抽,风雪再大亦要出来,有时看他孤零零一个人坐在风雪中,为了补车胎的人来,补一个车胎,要两块钱。家里有瘫了的妻和上学的娃,他中午的饭是从家里带来一个馒头,就些咸菜吃着,胃早就坏掉了,前天,还咳出一口血来……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她管理了一夜雨疏风骤,雨打残荷,管得了这杏花春雨空明,却管不了太多尘世的难事,管不了那行人肩上的重担与无以诉说的艰难。
⑽我们的一生,总有一个耿耿的东西。古希腊的人一直追问,生从何来,死到何去。在《圣经》中的回答是,来于尘土,又归于尘土。但总有人置疑。就像米兰·昆德拉的追问,他一生写了这么多,其实是在写一个东西,一直在追问,一直用不同的方式在进攻,在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时,我对萨宾娜在镜子前的影像非常难过——那种绝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她一定有自己的不得已,有断然你想不到的忧伤与难过,而她的面带微笑只是情愿这世间的安好。
⑾有一日我去了普陀山,远远看去,那山上散发出一层金光,同去的人说,我们一起去拜菩萨吧。
⑿只那一次,我没有走近她。
⒀我远远地看着她,内心里泛起朵朵莲花,我终于明白菩萨为什么低眉,她不愿意让众多的人来叩她,而愿意我们自己把自己修炼成她的样子。
⒁最美的风景在自己心里,何苦去求别人?
⒂桂花谢了会再开,总是芳华灼灼在心,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然在柴扉寂寂处——菩萨,你不要再低眉吧!
1.作者在看到《巫言》中的话后为何会“暗自心惊”?“暗自心惊。”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2.品味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请简要分析其含义。(4分)
⑴而我知道,因为世间多纷难,再法力无边也无法一一尽数排解,所以必须懂得适度,莫妄求,回归本真。
⑵桂花谢了会再开,总是芳华灼灼在心,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然在柴扉寂寂处。
3.请你说说第⑿段中“只那一次,我没有走近她”的原因。(4分)
4.文章题目是“菩萨为什么低眉”,结尾段却说“菩萨,你不要再低眉吧!”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