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植物基因工程(5分)
①植物基因工程是作物改良的新型技术,它解决了传统育种不能突破的问题,为植物性状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
②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来改良花卉的颜色。自然界中的花卉虽然花色种类繁多,但是由于某种颜色对于一些花卉有限或极少,导致这些花卉成为珍稀品种,如玫瑰、康乃馨、郁金香等缺乏蓝色和紫色,天竺葵、仙客来、非洲紫罗兰等缺乏黄色等。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任意改变和调整花的颜色。研究发现,只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破译出花的色素基因,将花色基因克隆出来,导入所需培育的花卉里面,就可以培育出特异花卉,形成一花多色甚至是“七色花”。
③基因工程技术也用来改良和修饰花卉的形态。如一些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转基因技术,成功育出2盆转基因非洲菊。与一般的非洲菊相比,转基因非洲菊的花朵更大、更饱满。一盆非洲菊由原来的纯橙黄色转变为一半橙黄、一半金黄;而另一盆非洲菊的萼片、花瓣、花蕊等外形保持原状,花瓣为深橙色,花蕾呈浅绿色,叶脉为橘红色。
④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延长鲜花的寿命。日本研究人员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出了花期相当于普通品种约3倍的康乃馨。研究人员还把延长开花时间的基因植入牵牛花中,培育出开花时间延长了3倍的转基因牵牛花。
⑤多么神奇的植物基因工程!它将花卉装扮得万紫千红、千姿百态。
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植物基因工程有哪些作用。(3分)
2.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海 棠(4分)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开头两句从两个角度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2分)
2.诗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1.下列句中的“于”和“暴师于外十余年”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苛政猛于虎 |
B.余将告于莅事者 |
|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2.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
|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
|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
|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自齐事秦昭王 ②大破之
③据阳山,逶蛇而北 ④信任贤之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2分)
(2)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2分)
补入下面文段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著名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从来没有失算过。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来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你算出列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由此可见, ,天才也难免遗憾。
|
A.心怀骄傲,目空一切 |
B.不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
|
C.不听完题目,心急抢答 |
D.不能放低姿态,冷静思考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科学精神, ;有利于教育人民掌握科学方法, ;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①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②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
③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
|
A.②①③ |
B.②③① |
C.①③② |
D.①②③ |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3分)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乓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