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禁:施禁咒语。(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的“以”与“州县以其贫素”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太医以王命聚之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可以一战 |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张文诩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周易》、《诗》、《书》以及《春秋三传》这些典籍,他都通晓熟悉。 |
|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
|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
|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固辞焉 固: ②文诩策杖而归 策:
③弃麦而谢 谢: ④将加振恤 振: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2分)
②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目前对社会精神文化素质起引领作用的显然是媒体。媒体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能演变成暴力。在权威专制的情况下是如此,在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只不过方向不同罢了。
|
A.媒体有良知,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 |
|
B.目前,各种媒体对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
|
C.媒体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
|
D.媒体的“暴力”在于,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 , , , ,
, 。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
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
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⑤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
A.⑤④①⑥②③ |
B.④③②①⑥⑤ |
C.④②①⑥⑤③ |
D.⑤②①⑥③④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A.刚发行的《祝福中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由少年儿童自己设计的。 |
|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她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
|
C.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在“六一”儿童节接待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 |
|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
B.越:越过。 |
|
C.具:同“俱”全,都。 |
D.属:同“嘱”,嘱托。 |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
A.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 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
|
B.腐败分子捞钱的本领特别大,但往往冠冕堂皇地喊着一定要廉政。 |
|
C.影片《猩球崛起》在各地上映时,票房居高不下,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
|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