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航母——移动的“水上城堡”》,完成小题。(14分) ① 在人们眼中,航母是...

阅读《航母——移动的“水上城堡”》,完成小题。(14分)

① 在人们眼中,航母是一座用钢铁堆积起来的庞大而神秘的战争平台。其实,航母更是一座移动的城堡,生活和工作在这一城堡中的人们过着异样而神秘的生活。

世界上最短和最繁忙的跑道

②人们脑海中关于航母的战斗场景往往是这样的:海面上,波浪翻腾,甲板上,身着各色马甲的战机勤务人员迅速完成检查、挂弹、加油等一系列工作后,伴随着刺耳的轰鸣声,一架战机冲出跑道,一段低掠之后冲天而起,瞬间没入云层……观察一个庞大的航母战斗群,特别是在空中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航母上的整齐停放的战机以及画有飞机跑道的巨大甲板。远望飞机起飞的平台,足有4个足球场那么大。人在这个庞大的平台上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就算是连接船锚的锁链其中的一环也足有160多公斤。

③航母甲板的战机跑道绝对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短和最繁忙的跑道。战机在航母上起降与在陆地跑道上起降有很大不同,在航母上起飞与降落的距离大约一般只有正常跑道的十分之一。

④不过,在这块宽大的甲板上工作可并不那么轻松,稍一疏忽就可能酿成惨剧。巨大的气流,机械的故障,线路的问题,任何小疏漏都是致命的。稍有闪失,工作人员还会被气流掀到海里,被进气孔吸进去,飞机也可能碰到他们。因此,在航空母舰上,除了一般的安全要求外,美军方还作了一些特殊规定,如登航母需穿耐磨厚实的粗布裤、长袖衬衫、胶底鞋,禁止在甲板上戴帽子、首饰和容易脱落的物品。37吨重的飞机就在93米长的飞行甲板起降,当喷气发动机点火后,一枚硬币都会造成恶果,它就像子弹一样被抛向甲板,有时会损坏飞机甚至伤及工作人员。在飞行任务开始前,全体船员需要并肩排成一排检查甲板,寻找散落的碎片等物。

“水上城堡”运行的能量

⑤汪洋大海漂浮的孤岛上养活几千官兵,可能比弹射飞机还要困难,为航母上的数千官兵供应食物也就成了一项复杂的工程。

⑥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炊事班每天光是面包就要做9000个。美国“小鹰”号航母上有六个专门储备食品的大型仓库和五个就餐中心。一般来说,当航母离开港口时,舰上储备大约一个月的食物。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在设计上自持力为45天,舰上有285吨储备食物,在中途无补给的情况下,能保证每天的膳食供应。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一艘如同巨型漂流仓库的补给舰,就会与航母在指定的地点会合。在担负作战值班期间,都是由航母战斗群中的补给船运至舰上。或由舰载直升机一集装架接一集装架地运送供给品,直到填满航母的13个仓库,这个过程被称作“垂直补给”。

⑦美国“里根”号四台蒸汽涡轮机还用于驱动航空母舰电站的发电机,为全舰提供电力;航空母舰所需的淡水由制淡水装置提供,该装置的生产能力达到每天40万加仑,相当于陆地上2000个家庭日用水量。与过去的燃油动力航空母舰不同,核动力航空母舰不需要经常补充燃料,通常情况下,每15至20年才需要补充一次核燃料。当然更换核燃料比起补充燃油困难、复杂得多,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可能长达几年;使用核装置也增加了航空母舰服役期间的风险因素,因此除了专门设计的保护结构之外,还配置了严格的监控系统。

1.品析题目“航母——移动的‘水上城堡’”的妙处。(3分)

2.文中划线句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战机在航母上起降与在陆地跑道上起降有很大不同,在航母上起飞与降落的距离大约一般只有正常跑道的十分之一。

3.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4.航母上官兵的“吃”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4分)

 

1.用比喻的手法(1分)  生动形象(1分) 地突出了航母庞大、坚固和灵活机动的特点。(1分) 2.不能删。“大约”表示是估计值,不是精确数字;(1分)“一般”表明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形。(1分)如去掉,不符合实际情况。加上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3.举例(1分)指出说明方法(1分)讲清说明方法运用的效果 (2分) 4.①出发前大量储备②补给舰补给③补给船运至④垂直补给(每点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有:(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点名文章的说明对象。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注:不解释“大约” “一般”不扣分,但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大体可用如下方法:方法+特征,在分析特征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句。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结合文章仔细筛选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小题。(16分)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①秦兵逼肥水而陈[1],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道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2]而杀之,蔑[3]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4]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5]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②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6]之折

〔注:[1]陈,通“阵”。[2]蹙,逼迫。[3]蔑,没有。[4]略,巡行。[5]朱序、张天锡、徐元喜皆为前秦将领。[6]屐齿,木头鞋的鞋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肉食者__________________    ⑵望其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时与客__________________    ⑷融亦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既克,公问其故。

⑵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其  走  者  闻  风  声  鹤  唳

4.【乙】文第②自然段划线句“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谢安怎样的心情?(3分)

5.“长勺之战”和“淝水之战”皆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认真阅

【甲】【乙】两文,分别说出鲁国胜利和前秦失败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共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认真阅读两首词,说出“鬓微霜”和“鬓如霜”这两处外貌描写所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3 分)

2.比较两首词在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3 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7分)

1.有人说,语文学习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谈吐文雅、举止优雅、气质高雅”。结合你的语文学习经历,就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说说你的看法。(3分)

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材料1 :中新网3月5日电, 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2012全国两会大幕全面拉开。今天适逢第49个“学雷锋纪念日”,在如今全国性学雷锋活动红火进行之际,“雷锋精神”也成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新话题。

6ec8aac122bd4f6e材料2:本报讯,今天上午,清华大学2012年自主选拔复试在校内开考,普通自主招生和最受人关注的清华新百年计划的“自强计划”考生都参加了此次复试。学雷锋也进入了面试题中。今天上午8时,在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门口,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每个考场里有三个老师,大约会问三道考题,其余考题则根据考生的回答再继续发问。有名女孩被问了四道题,其中第二题是让她以班长的身份发表动员学雷锋的演讲, “我完全没有想到要问这样的题。”女孩笑着如是说。

材料3:三月是一个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季节,更是一个讲文明、树新风,让雷锋精神吹遍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季节。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我们更应以身作则,向雷锋学习,倡导大家保护环境。所以,我们今天举行了“学习雷锋从我做起之植树护绿公益行”活动。

­­­­­­­­­­­­­­①给材料2拟一个标题。(15字内)(2分)

②概括阅读三则材料后获得的主要信息。(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5分)

1.《水浒传》中,王进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      (填人名)因高俅诬陷而发配沧州道,          (填人名)因高俅斥退而流落东京城。(每横线1分)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填篇目)(1分)。表现了作者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读书后的真正心境。(2分)

    之所以喜欢读书,是读书能进入另一种生活。之后从“另外一种生活”里走出来,人便有一种甜美的满足的感觉。

这种“甜美满足”是任何别的东西所不能代替的。金钱、食物,都不能带给你阅读之后的那种微妙的满足感。这种感觉给人一种向上、自信而晴朗的滋味。

用“晴朗”这个词,我是有所考虑的。是的,一番沉浸下去又走出来的那种特别的心情,就是一种晴朗天空一样的让人心情舒畅。换句话说,心就像被打开了一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