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5分) ①微博出现于2006年,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5分)

①微博出现于2006年,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迅速传播。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灾事故的网上直播,微博在几次事件中均表现其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已成为一个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强大平台。

②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让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向外界播报自己的所作所为。目前,这还是微博的主要用途。由于微博的使用,人们开始能够创造并传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消费信息一——消费他人传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进一步地拓展。

③微博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一种非正式渠道,对会议进行实时报道。与会者可以把会议内容贴到接收信息来源更新的公共订阅网站,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听到”发言人正在讲什么内容了。这样做还可以使那些与会人员看到其他人对发言人所讲内容的理解和反馈,并且经常会在此后某个时刻引发对该话题的进一步讨论。这样一来,这个订阅网站就变成了思想和观点的档案库,对与会者来说,它是未来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把微博作为传播会议内容的一种非正式渠道也是一种良好的市场营销演练,因为目标事件会得到相当大的曝光率。

④此外,微博还能够使人们参与到具有重要社会和政治意义的问题的讨论中来。微博用户贴出关于危机情境的实时新闻不断更新,几秒钟内全世界的读者都能看到这条新闻,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众多的从政人士和政府机构现在都在用微博发布公告。

⑤微博这种社交网络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招呼语已然变成了:朋友,今天你“微博”了吗?

1.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     )

A.微博

B.微博用途

C.今天你“微博”了吗

D.获取信息的渠道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微博的用途?(3分)

3.第①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第②段中划线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C(2分)理由: 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做标题,既能概括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也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2.让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向外界播报自己的所作所为;作为一种非正式渠道,对会议进行实时报道;能够使人们参与到具有重要社会和政治意义的问题的讨论中来。 3.举例子(1分),列举了几个网上直播的热点事件,说明了微博在互联网生活中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一个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强大平台,引出说明内容----微博的用途。(3分) 4.不能删(1分)。“主要”有“重要”的意思(1分),这句话是说向外界播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微博的重要用途(1分),但不是唯一的用途。删去之后不符合愿意,这样写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标题以及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即可。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有:(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点名文章的说明对象。 2.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结合文章仔细筛选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大体可用如下方法:方法+特征,在分析特征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句。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注:不解释“主要”不扣分,但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小题。(1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欣然起行。  欣然:            ⑵竹柏影也。盖:            

春为月。  为:              ⑷尤为观。  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4.请为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用“/”标上停顿。(3分)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5.【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6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3分)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7分)

材料一(1)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  (南宋)高翥)(2)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宋)程颢)

材料二                 

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临,清明节是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奠逝者,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节日。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科学祭祀,摒弃愚昧的祭奠方式。要自觉开展文明祭奠,党员干部要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带头践行荣辱观,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祭祀,积极参与“网上祭先烈”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居民。

二、                   。要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树立文明意识、科学意识、公德意识,改变传统的祭奠习俗,用环保,时尚,自然的方式进行祭祀,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等。

三、                    。做到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四、倡导文明祭祀,摒弃庸俗的祭奠方式。                                 

                                                                       

五、倡导安全祭祀,摒弃不安全的祭奠方式。要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讲科学、讲文明、树新风,弘扬先进文化,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明盐城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2012年3月24日

1.结合材料一说说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说出两种即可)(2分)

2.阅读材料二仿照前后文的首句结构,为倡议书补出第二、三条的首句。(2分)

二、                              ;三                              

3.你对文明祭祀有哪些好的建议?请补出倡议书第四条的具体建议。(至少列出两种文明祭祀方式)(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5分)

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高尔基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是其中的作品。

D.武松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2.“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隔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枝箭。接着我又拾起搭着铁钩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走了。”这段文字选自英国讽刺作家      写的《         》。选文中的“我”还曾流落到______、______等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霍小光、张宗堂) 植树催浓春意,播绿造福后人。3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前往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同少先队员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

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