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A.让我们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一双挽扶他人的双手,防止“小悦悦”事件不再重演。 |
|
B.今年春季,湛江被省疾控中心列为流感重灾区之一,市区大约8万人左右注射了预防流感疫苗。 |
|
C.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授受新知识,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 |
|
D.春天的湛江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责无旁贷地伸出手奋力托举起从10楼附下的孩童,瞬间感动全国。 |
|
B.林书豪打起球来,眼明手快,反应灵敏,不愧为出色的篮球健将。 |
|
C.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高,“90后”基本上是娱乐。 |
|
D.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蜕变(tuì)风韵(yùn) |
B.烘托(hōnɡ) 沉吟(yínɡ) |
|
C.犷野(ɡuǎn)骸骨(hái) |
D.脂粉(zī)恻隐(cè) |
写作与表达(60分)
题目:《面对 》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600字以上;⑤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4小题,24分)
为自己减刑
①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②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③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得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④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我却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
⑤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爱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抬手看着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是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呢,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
⑥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忿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煎熬。
⑦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对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⑧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锒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⑨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1.文中那位公共汽车售票员在作者看来是什么样的人?文中还例举了哪些这样的人?(6分)
2.“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4分)
3.“减刑”在本文中既有实指又有虚指,其实指、虚指的意义各是什么?(4分)
4. 这篇文章的结尾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5.“为自己减刑”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4分)
6.从下列课文中选出作家茨威格的作品(2分)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B.《变色龙》 |
|
C.《列夫·托尔斯泰》 |
D.《热爱生命》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题目。(2小题,8分)
请敬畏规则
罗西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气势汹汹的,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做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段说“不遵循规则”的人“其实很苦很累”,表明作者对这类人的否定和鄙夷之情。 |
|
B.第⑤段用成语“一地鸡毛”形容美国公司做决策时混乱局面,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
|
C.哈佛校长的做法印证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句话。 |
|
D.本文告诉我们: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
2.概括第⑦段的内容,并说说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