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与表达(60分) 题目:《面对 》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角度自选,立...

写作与表达(60分)

题目:《面对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600字以上;⑤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面对           ”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既有限制,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在补题时,补出与众不同的写作角度和中心主题,补题时要以自我为中心,“我手补我心,我手写我心”能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心灵感受,这样才会脱颖而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4小题,24分)

为自己减刑

①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②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③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得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④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我却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

⑤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爱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抬手看着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是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呢,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

⑥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忿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煎熬。

⑦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对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⑧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锒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⑨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1.文中那位公共汽车售票员在作者看来是什么样的人?文中还例举了哪些这样的人?(6分)

2.“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4分)

3.“减刑”在本文中既有实指又有虚指,其实指、虚指的意义各是什么?(4分)

4. 这篇文章的结尾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5.“为自己减刑”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4分)

6.从下列课文中选出作家茨威格的作品(2分)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B.《变色龙》

C.《列夫·托尔斯泰》

D.《热爱生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题目。(2小题,8分)

请敬畏规则

罗西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气势汹汹的,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做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说“不遵循规则”的人“其实很苦很累”,表明作者对这类人的否定和鄙夷之情。

B.第⑤段用成语“一地鸡毛”形容美国公司做决策时混乱局面,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C.哈佛校长的做法印证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句话。

D.本文告诉我们: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2.概括第⑦段的内容,并说说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2小题,6分)

神话:人类最早的故事

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开始的。因为一个民族渐渐发展了,就开始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感到疑惑,并做出各种解答。这些形形色色的答案,在现代人看来,都是些荒诞不经的神话。可是,远古时代的人类信之不疑,不断地进行不自觉地阐释和发挥,并代代相传。

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但是,在全球各地,也出现过对同一种现象充满惊人相似性描述的神话。如关于上万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话,在许多地区的同一时期都有类似的描述。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反映的是远古人类的宇宙观,是用来解释天地形成、人类万物产生的。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这一类的神话,甚至还有不少有趣的相似性。中国、希伯来民族和古希腊的造人神话,均认为人类是神用泥土造出来的。

“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熊星和小熊星》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乃至回声这样的自然现象的产生,做了很美丽的解释。

数量最多的是“英雄神话”。这类神话产生比前两者稍晚,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也可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这时,人类已经不再对自然界产生极端的恐惧心理,有了一定的信心,就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像,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中国的神农、黄帝、尧、舜、禹、后稷等。

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其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早为人熟知。《淮南子》《列子》《风俗通》《述异记》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

西方的神话则更加丰富了。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古罗马神话多是承袭希腊神话的,只改了人名。其中表现的神都有和凡人相似的性情,如宙斯的残暴,很像人间的君王。古希伯来神话源于《圣经·旧约》。《世界最初的七天》《亚当与夏娃》和《诺亚方舟》故事,都取自其第一篇《创世记》,内容都与希伯来人所信仰的上帝耶和华有关。上述神话对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构成了西方文明的文化背景。

因此,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1.下面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神话,现代人认为都是荒诞不经的,远古人类却信之不疑,并不断地自觉阐释和发挥,代代相传。

B.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神话含义和神话内容也随着不同的文明或民族而各不相同。

C.英雄神话的产生表明,这时的人类已经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不再对自然界有任何的恐惧心理。

D.古希腊神话与古罗马神话都是成体系的,神之间的关系复杂、完整,表现的神都有和凡人相似的性情。

2.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介绍了神话的产生原因与特点,清晰勾勒出神话的发展历史。

B.文章列举中外的造人神话,是为了说明人类是神用泥土造出来的。

C.文章将中国古代神话和西方神话作比较,强调说明西方神话的丰富。

D.文章结尾表明,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有意识的艺术创作成果。

 

查看答案

阅读刘桢的《赠从弟》,完成题目。(7分)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松柏的本性是什么?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何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时时而进中力拉崩倒之声

B.邹忌八尺有余盖简桃核狭者为之

C.吾与徐公美明日徐公来,视之

D.皆以美徐公此所谓战胜朝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讽、刺、谏、谤、讥”几个词在这里都是中性词,没有贬义。

B.“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门庭若市”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表明了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D.本文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都是写臣子委婉规劝君主纳谏除弊的典范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