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2小题,6分) 神话:人类最早的故事 人类最早的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2小题,6分)

神话:人类最早的故事

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开始的。因为一个民族渐渐发展了,就开始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感到疑惑,并做出各种解答。这些形形色色的答案,在现代人看来,都是些荒诞不经的神话。可是,远古时代的人类信之不疑,不断地进行不自觉地阐释和发挥,并代代相传。

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但是,在全球各地,也出现过对同一种现象充满惊人相似性描述的神话。如关于上万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话,在许多地区的同一时期都有类似的描述。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反映的是远古人类的宇宙观,是用来解释天地形成、人类万物产生的。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这一类的神话,甚至还有不少有趣的相似性。中国、希伯来民族和古希腊的造人神话,均认为人类是神用泥土造出来的。

“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熊星和小熊星》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乃至回声这样的自然现象的产生,做了很美丽的解释。

数量最多的是“英雄神话”。这类神话产生比前两者稍晚,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也可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这时,人类已经不再对自然界产生极端的恐惧心理,有了一定的信心,就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像,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中国的神农、黄帝、尧、舜、禹、后稷等。

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其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早为人熟知。《淮南子》《列子》《风俗通》《述异记》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

西方的神话则更加丰富了。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古罗马神话多是承袭希腊神话的,只改了人名。其中表现的神都有和凡人相似的性情,如宙斯的残暴,很像人间的君王。古希伯来神话源于《圣经·旧约》。《世界最初的七天》《亚当与夏娃》和《诺亚方舟》故事,都取自其第一篇《创世记》,内容都与希伯来人所信仰的上帝耶和华有关。上述神话对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构成了西方文明的文化背景。

因此,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1.下面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神话,现代人认为都是荒诞不经的,远古人类却信之不疑,并不断地自觉阐释和发挥,代代相传。

B.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神话含义和神话内容也随着不同的文明或民族而各不相同。

C.英雄神话的产生表明,这时的人类已经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不再对自然界有任何的恐惧心理。

D.古希腊神话与古罗马神话都是成体系的,神之间的关系复杂、完整,表现的神都有和凡人相似的性情。

2.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介绍了神话的产生原因与特点,清晰勾勒出神话的发展历史。

B.文章列举中外的造人神话,是为了说明人类是神用泥土造出来的。

C.文章将中国古代神话和西方神话作比较,强调说明西方神话的丰富。

D.文章结尾表明,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有意识的艺术创作成果。

 

1.(3分)D  2.C 【解析】 1.A是“不自觉地阐释”;B中“神话内容”或许相同;C中应是不再对自然界有极端的恐惧心理。 2.A本文并不是重点介绍神话的发展历史;B说法本身不确切;D不自觉的也就是无意识的创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刘桢的《赠从弟》,完成题目。(7分)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松柏的本性是什么?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何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时时而进中力拉崩倒之声

B.邹忌八尺有余盖简桃核狭者为之

C.吾与徐公美明日徐公来,视之

D.皆以美徐公此所谓战胜朝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讽、刺、谏、谤、讥”几个词在这里都是中性词,没有贬义。

B.“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门庭若市”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表明了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D.本文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都是写臣子委婉规劝君主纳谏除弊的典范篇章。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5分)

1.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2.引凄异。             (《三峡》)

3.援疑理。             (《送东阳马生序》)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5.子墨子之守有余。     (《公输》)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宅里寻常见。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B.泉水激石,嘤嘤成韵;好鸟相鸣,泠泠作响。

C.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悠哉悠哉,寤寐思服。

D.疑怪昨霄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E.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F.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云隔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④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咏梅》)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说明:①题为必答题,2分;②题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①诗人心中激荡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里表示“                 ,西北望,射天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坦言“报君黄金台上意,                   ”。

②“酒”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意象。“                ,独酌无相亲”,这是李白在《月下独酌》里借酒抒发的孤寂之情;“                   ,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里借酒抒发的满腹乡愁。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几位家长的说话内容,完成下面各题。(4分)

甲:现在,真正不打孩子的家长不多。

乙:是啊,俗话说得好:“不打不成才。”

丙:那可不行,我是从来不打孩子的。

丁:本来嘛,孩子是不该打,可一时气急了,就顾不得那么多了。那天,我那小子摔破了邻居家的两个瓷玩具,就挨了一顿揍。

丙:克制自己嘛。我认为父母和孩子应多沟通交流,绝不能动拳头!

甲:孩子上小学时,应该打,上中学就不要打了。

乙:我认为,为了孩子的明天,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巴掌!

丙:话不能这样说嘛,要尊重孩子,好好说服教育,孩子会听你的。

甲:嗯……

1.家长们谈话的焦点是                       

2.认为“孩子该打”并且态度坚决的家长是         ,他的理由是          

3.认为“孩子不该打”的家长是             ,他的理由是               

4.假如你当时在场,你将如何对家长们说?(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当时的场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