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1分)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
|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
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知所以亡矣。
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2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4分)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语言的实际运用(4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节选自《雷锋日记》)
1.仿照文段中画线句写一个句子,符合原文语境。(要求:不能直接搬用文段中的句子)
2.今年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第50周年。阅读完上面一则雷锋日记,请你说说从这则雷锋日记中应该学习雷锋什么精神?
名著推荐阅读。(共4分)
我恼怒地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上文所选片段出自名著《 》,作者是
2.试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2分)
按要求填空。(每小题1分,共8分)
1.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周敦颐的“ ,濯清涟而不妖”,告诉我们要坚守高尚的节操;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 ”,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
3.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4.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5.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写出戍边将士因未立军功而思乡不能返回的诗句是:“ , 。”
6. ,白露为霜。(《诗经》)
7.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8.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却饱含依依惜别之情,请写出连续两句这样的诗: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
|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滨州中海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
|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
|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