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 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陈祖芬 ①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不是一双...

阅读理解。

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陈祖芬

①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不是一双,是一只。高大的鞋帮,一侧有六格窗户,另一侧一扭开关,整侧鞋帮便成一扇打开的大门。鞋帮上端是可爱的红瓦屋顶和伸出的二层楼的小窗户。笨头笨脑的鞋头上,还有一扇可以拉下的小门。门一拉下,就是一个个台阶,小兔、小猪、小鸟、小松鼠,还有好多小动物,顺着台阶几步就可以径直走进大皮鞋里。

②我儿时有一本大约半尺见方的画着彩图的书:《大皮鞋》,封面上就画着完全一样的一只大皮鞋。我常常看着小兔、小猪们快乐地在大皮鞋里出出进进。后来,后来我的大皮鞋哪儿去了?随着我在上海的童年时代一起消逝了。

③然而这只大皮鞋突然出现在伦敦诺丁山的街头,就这么一只,只有一只。是从我童年的那本书里跳出来,跑到这里来等我的?世上万物,都属于最钟情于它的人。我对着从我的童年飞奔而来的大皮鞋,蹦跳着哇哇叫着,像原始人那样,只会用最本能的方式表达我的惊喜。

④这世界上的人,都住在一只大皮鞋里多好,就像可爱的小动物们,就像很多童话的结尾:后来,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⑤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⑥各地来的小动物小娃娃住满了我的书柜,开始还能平放着,后来只能堆放着。堆得我家真正的成了“玩具总动员”,或者叫动漫嘉年华,或者说我也成了玩具们中的一员,而且是最忙前忙后的一员。我有工夫就给他们找家具找玩伴配布景配灯光,照相。小时候我爸爸叫我背唐诗,我不记诗名不记作者,只背出来完事。这些年凡投奔我家的玩具,我也是不问出处不论国籍不讲贵贱,与我投缘便是我家人。我笑:我一人的工资要养这么多人,我是贫困线以下的。

写作之余,小狗、小猴、小熊、小牛就跟我挤眉弄眼地逗我和他们玩,或者就骗我上钩让我在书柜上搭起小摄影棚,给他们臭美,给他们像大明星似的这么照那么照。我嘛,是他们的美工师、化妆师、场地工、清洁工,但是我愿意。于我,这是最开心最过瘾最乐在其中最其乐无穷的了。因为,本来,别人看来或许那么不起眼的小玩意,一旦给他们一个舞台,一旦给他们打上光环,他们就像闪亮登场的明星或童星。他们给我的,是一经打开就上天入海的想象力,来表达他们的梦幻和他们对纯真对美好的痴迷。

⑧是出奇是惊喜是不可思议!

⑨我的书柜,本来是我的私家展示柜,我为书柜的住户们拍的照片,也只是纯个人的对这个世界的表达。十多年过去了,我想,为什么不让我的数不过来的家庭成员们走上这本《童话展示柜》和大家分享,分享奇思、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特的表达自己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

⑩让他们,送去单纯,送去天真,祝愿美好,祝愿年轻。

11祝每一个女孩美丽阳光,像灰姑娘那样步入理想的殿堂。

12祈愿世上的人都能像童话结尾那样: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13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儿时读《大皮鞋》 → 得到玩具大皮鞋时的惊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童话展示柜》的创作动机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划线词语“钟情”的意思。(2分)

3.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⑦段画“____”线的句子,作具体赏析。(3分)

4.品味第13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选文是为《童话展示柜》所写的后记,这本书展示了作者收藏的各种卡通玩具和洋娃娃。请回答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3分)

6.和作者一样,每一件玩具,都承载着我们的幸福和甜蜜。请选择一件你最喜爱的玩具,对它说几句知心话吧!要求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3分)

 

1.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玩具    我和玩具的快乐相处  (2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2.“钟情”一词写出了我对玩具大皮鞋的酷爱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3.例:“挤眉弄眼”、“骗我上钩”这些拟人化的词句,生动形象地将我和玩具朋友般亲密无间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童真童趣。 (3分。只要抓住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等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的祝愿:只要我们拥有了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能收获生活的快乐和美好。(2分。意对即可。) 5.和大家分享奇思、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特的表达自己与世界沟通的能力。(3分,意思对即可) 6.略。(3分。其中玩具名称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 1.了解文本内容,填写情节,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2.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继而理解该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词语的含义。 3.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5.结合文本内容,紧扣主题中心,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6.能说明玩具名称,运用修辞,语言表述正确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理解。

元青花之谜

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的,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

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1.根据文本内容填空。(2分)

作者从色调、发展、                      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四大谜团。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3.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3分)

4.如青花瓷一样,书法、戏曲、剪纸、德州黑陶等都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请任选一种(不限于题目)做一简要介绍,不超过100字。(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理:司法长官。 ②过:失误。③当:判罪。④傅:同“附”,指转嫁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臣官为长             ②不受令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今过听杀人,傅下吏有罪,非所闻也。

3.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李离的殉法有什么看法?(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潭中鱼百许头        ②其境过清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作者开头说“乐”,为什么最后又写“悄怆幽邃”?(3分)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曾经繁盛一时。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一二句的景象。(2分)

2.诗的后两句,看似与前两句不协调,却深得后人赞许。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

3.这是一首七言         ,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           诗人。(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2012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突破3亿大关。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材料三】2012年2月初,从事活熊取胆的福建药企“归真堂”谋求上市,引发网友以及亚洲动物基金的声讨,72位名人声援支持。2月16日,中药协出面给归真堂说情,会长房书亭公开表示,活熊取胆,非但不痛,还很舒服的言论,更是令网友愤慨不已。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2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下边这幅画的寓意。(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写一条微博,表达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