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3分)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木塔
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3分)
文言文阅读。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一国尽争买鱼: 夫唯嗜鱼: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3.本文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4.读了上文请你从做人的角度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3分)
文言文阅读。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居庙堂之高: (2) 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处在当今社会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呢?请谈一谈你的认识。(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 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回望, 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飕飗:(sou liu)形容秋风。
1.这首诗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了怎样的秋风形象?(3分)
2.有人说“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盼青云睡眼开。”与“秋风”无关,有些离题。你是怎么认为的?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综合性学习(4分)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某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果和措施。
【材料一】 某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对比表(微克/立方米)
|
|
2000年 |
2012年 |
|
二氧化硫 |
120 |
27 |
|
二氧化氮 |
74 |
56 |
|
可吸入颗粒物(PM10) |
188 |
114 |
【材料二】据环保局统计,2011年某市达标天数即蓝天数累计达到286天,占全年天数78.4%,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51%。在达标天中,一级天比例大幅增加。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某市致力于污染减排。例如,对高排放车辆采取限制行驶措施,严格定期检测汽车排放,促进达标。另外,为进一步净化空气,北京市计划用5年时间,增加平原林地100万亩,到2015年林木绿化率达到57%,明显增加环境自净能力。
1.成果: ① ②
2.措施:
文学常识:(4分)
1.他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他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这位作家是 。(1分)
2.下面一段是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请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恨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钢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裙釵”指的谁?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