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

选出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至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C.国庆节这天,大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D.《文明办网倡议书》为我国姹紫嫣红的精神文明园地奉上了一枝鲜花,增添了一叶新绿。

 

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能力。B项中“推波助澜”是一个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些书,或鸿篇巨制,或        ;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像           ,气势磅礴;或像        ,曲径通幽……正是从这些书中,我读懂了生活,辨出了是非曲直,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A.名山大川雕虫小技古园深院

B.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雕虫小技

C.雕虫小技名山大川古园深院

D.古园深院雕虫小技名山大川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毕竟服罪素昧平生老骥伏枥

B.惬意广袤成群结对仗义疏财

C.寥落滂沱改弦易张黄梁一梦

D.就犯招揽徇情枉法擢发难数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麻(bì)针时弊(biān) 色(jué)勇(piào)

B.古(chà)那(chà)车(shā)辈(chái)

C.弹(pào) 制 (páo)媚(chǎn) 悔(chàn)

D.永(jùn)乳(chòu) 星宿 (xiù)坊(zuō)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的幸福计划

2.读下面材料,根据提示作文。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所以他说,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帮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若选择(2)题,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切忌对材料进行续写、扩写或改写。③千万不要抄袭或套用!④文章不要少于600字。⑤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尽量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下列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   )(    )(2分,每个1分)

A.弗敢也/万钟于我何

B.尽争买鱼献之/即无受鱼不免于相

C.之则生/所识穷乏者我与

D.为身死而不受/便扶

E.宫室之/吾妻之我者        F公孙仪鲁而嗜鱼/惠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3.选文【甲】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公孙仪的事例是否可以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3分)

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