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春天,我国北方常...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春天,我国北方常遭沙尘暴的袭击,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作者说“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那么沙尘暴有哪些益处?

2. 文章加横线句子中的“过度”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3.结合文章,说说人类为什么“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北方常出现沙尘暴是因为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暴能有效的缓减酸雨,这是因为沙尘中富含大量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能够有效地中和呈酸性的酸雨。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了解沙尘暴,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3分)沙尘暴塑造了广大的黄土高原,还给荒岛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沙尘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一点1分,共3分) 2.(3分)不能去掉。因为“过度”强调了人类活动的程度已大大超过了正常状况,去掉后会误认为一般的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沙尘暴,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3.(3分)“没有必要”是因为沙尘暴是一种自然想象,他也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灭了它,可能引发自然生态系统的报复;它对人类和地球有益处。(2分) “没有能力”指由于气候因素地球上有大范围的沙尘暴沙源区;人类也无法根本改变沙源区域的植被状况。(1分) 4.(3分) B 【解析】 1.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沙尘暴的益处即可。 2.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3.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4.B中说法太绝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每句2分,有错不给分,共12分)

1.                  ,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 楼》)

2.水是眼波横,             。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对从政仍然有所期待的句子是:“                                   。”

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人兵临城下,我军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6.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 峡》)

 

查看答案

读《赤 壁》完成下列题目。 (4分 )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如果把诗歌的最后一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犯 日 忌  柳宗元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 ,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①畏日:怕犯忌的日子。②椸(yí):衣架,晾衣竿。③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④阖(hé)门:关闭门户。⑤僮:仆人

1.对下列每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爱鼠,不猫犬。(畜:饲养,喂养)

B.僮罗捕之。(购:购 买)

C.以为己生岁子。(直:通“值”,遇到,碰到)

D.何以至是乎哉?(且:究 竟)

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仓廪庖厨,悉恣鼠不问。悉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B.饱食无祸。长跪谢之曰

C.夜窃啮斗暴。登斯楼也,有去国怀乡。

D.弃之隐处,臭数月已。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州某氏之所以对老鼠“恣鼠不问”,任由老鼠妄为,是因为他出生于鼠年。

B.后来居住的人千方百计捕杀老鼠,是因为他认为老鼠是盗吃食品、糟踏物品的坏家伙,必须彻底消灭。

C.某氏时,他家的老鼠“饱食而无祸”;后来,它却落得“杀鼠如丘”的下场,这是采用对比的写法,意在告诉我们放纵猖獗、祸害别人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D.这是一则寓言,作者借老鼠喻“祸害他人的人”,其寓意是:让我们对那些危害百姓的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纵容妥协,一定要坚决打击。

4.翻译句子  (6分)

①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上文《犯日忌》)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二章》)

 

查看答案

下列对作家作品或名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荷叶 母亲》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冰心。

B.《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都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绿色蝈蝈》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C.“他扭头看着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他确乎有点像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这是《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出场时的外貌描写,表现了祥子健壮、朴实而又充满生气的形象。

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该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福楼拜三位艺术大师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是叹为观止

B.自从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活动以来,许多同学自觉投入到读书活动中,他们感到与书为伴将获益匪浅

C.他们对自己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顶礼膜拜的地步!

D.这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个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