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A.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是叹为观止。 |
|
B.自从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活动以来,许多同学自觉投入到读书活动中,他们感到与书为伴将获益匪浅。 |
|
C.他们对自己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顶礼膜拜的地步! |
|
D.这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个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
下列句中依次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 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②随着时光的 ,他脸上的皱纹更深更密了,古铜色的面庞犹如深秋里沟壑纵横的山野。
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④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 过我。
|
A.浸 在流 逝燥 热管 束 |
B.浮 在流 失干 燥管 教 |
|
C.浸 在流 失干 燥管 教 |
D.浮 在流 逝燥 热管 束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告 罄斫 痕挺而走险义愤填膺 |
|
B.羸 弱追 溯吹毛求疵毛骨耸然 |
|
C.愧 作嶙 峋相形见拙长途跋涉 |
|
D.涟 漪繁 衍鳞次栉比销声匿迹 |
下列对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洗 濯(dí)啜 泣(chuò) 霎 时(chà)沉 湎(miǎn) |
|
B.砭骨(biān) 炽痛(zhì)剽悍 (piāo) 羁绊(jì) |
|
C.寒 噤(jìn)芳 馨 (xīn) 伧俗(cāng)稽首 (qǐ) |
|
D.绮丽 ( qǐ)藩 篱 (pān)锃亮 (zèng)阴 霾(mái) |
在下面的两题中任选择一题作文(45分,内容40分,书写5分)。
1.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己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于已经拥有。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几个人来到了一个荒芜的花园。
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荒芜下去吗?”其他人答道:“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于是他们讨论怎样改造这个花园。
A说:“应该先把野草和荆棘除掉,然后把花木栽下。”
B说:“不!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除去野草和荆棘,因为……”
另一个人说:“我同意A 的话,野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不然。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的意见。因为……”
他们举了许多理由,辩论不休,还引来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从早上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荒芜的花园,依然荒芜着。
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任选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5分)
寻 春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 看到衰草:____________→ 遥见草色: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6分)
①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②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3.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2分)
4.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2分)
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