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文言文阅读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课内文言文阅读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摇缀(络:缠绕)

B.水尤清(冽:清澈)

C.石底以出(卷:弯曲)

D.以其境过(清:凄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头先生不知何人也

B.其境过清徐喷烟  

C.其岸势牙差互其一坐于前

D.乃记之而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写景时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采用是移步换景的的写法,写作中广用修辞,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C.文中对鱼的描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其写作目的在于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

D.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仅写出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4.翻译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B 2.C  3.B 4.(1)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还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B、水尤清冽(冽:寒冷,清凉 )。 2.本题考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C项中的“犬”都为“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中并没有广用修辞手法。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B.吾固不杀人(坚持道义)

C.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

D.(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之(可怜)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我们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 ________ 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①充满了闲适欢愉;

②感受到了闲适欢愉;

③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

④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

⑤大地整个一副快乐的神态,

⑥整个大地一副快乐的神态,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B.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指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C.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活动。

D.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B.去年我毕业时张老师送给我的那支钢笔,虽然式样陈旧,但我却敝帚自珍,一直在使用。

C.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明星做广告本无可厚非,但面对广告中“真实的谎言”,是否也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着你的观众呢?

 

查看答案

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蜀道难》这首诗歌 ① 在文字表达方面有些艰深,但恰好跟文题中的“难”字相对应,诗歌显得大气而具有震撼力。《登高》这首诗歌情景交融,读来不免令人产生伤感之情,但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命运的 ②  。唐宋时期的诗词内容丰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彰显了古代传统 ③ ,唐诗和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文学花园里的两朵奇葩,两者④ 

A.哪怕关怀文字比翼双飞

B.不管关心文明齐头并进

C.尽管关注文化并驾齐驱

D.即使注意文学同舟共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