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12分 ①想象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

说明文阅读:12分

①想象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作家在已经积累的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②(甲) 人的各种有意识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例如,人在劳动过程中,只有在进行劳动之前,预先想出了劳动的结果,才有可能自觉地改变客观现实和有意识地创造自己所需要的新事物。(乙)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发生变化,而人则能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从而支配自然界。(丙)人是凭借想象的作用,使自己在头脑中“预见到”尚未产生的事物的。 

③想象可以帮助人们在头脑中“见到”无法亲自观察的事物。对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来说,有很多研究的对象,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根据资料,通过想象的作用,“设想”研究对象可能的或应有的概略情况,从而作出分析和判断。

  ④想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对文学作品、艺术表演、美术作品等等的欣赏,就离不开想象的作用。离开了想象的作用,至多不过是对它们的感知,谈不上有新感受,因而也就不能称之为欣赏。

  ⑤想象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常说,待人处事要善于“设身处地”。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凭借想象。如果我处于对方的位置,将会怎样想、怎样做。也就是说,人在相互交往中,必须通过想象才能设想别人的处境与心情,从而促进相互理解。

  ⑥想象不仅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在人的创造活动中也具有重大意义。难怪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高度重视想象的作用。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不会有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

  ⑦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顺其自然地进行想象;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的、自觉的想象。

  ⑧有意想象按照其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这些想象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示意再造出来的。

  ⑨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根据预定目的,通过对已有的各种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新技术、新产品之前,人在头脑中必须先构成这种新事物的形象,这就是创造想象。

  ⑩创造想象中有一种特殊形式——幻想。幻想与再造想象不同,它不一定通过别人的描述或示意引起,而是具有一定的独创成分。幻想与创造想象也不完全一样,它并不是与目前行动直接联系,而是指向未来的活动。幻想中创造的形象体现的是个人的愿望,是想象者所向往的事物。幻想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为依据,是有可能实现的,这种幻想就是理想,属于积极的幻想;另一种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没有实现的可能,这种幻想就是空想,属于消极的幻想。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2.下段文字应放在原文第②段的( )处(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3分)

马克思指出:“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糟糕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来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根据第⑧、⑨两段的内容,说出下面这则材料介绍的“想象”,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文章相关知识作简要说明。(3分)

【材料】

我们读了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眼前就会浮现出中年闰土头戴破毡帽,穿着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松树皮般粗笨开裂的手里提着一支长烟管的形象。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想象的概念、作用和分类。(少一点扣一分) 2.置于(丙)处。1分 此句紧承上文中关于人和动物“想象”的阐述,用马克思的话进行总结,并引出下文的内容。(2分) 3.分类别 1分  能够条理清楚地 , 说明幻想的两种类型。2分 4.材料属于再造想象(1分)。我们读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眼前所浮现的中年闰土形象不是我们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根据鲁迅先生的描述再造的,因此属于再造想象。(2分) 【解析】 1.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即可。 2.观察语段说明内容,分析其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选择合适位置。 3.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4.分析说明合理,只要要能答出大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下列古诗文:(12分,每题2分)

1.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滁州西涧》)

2.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

4.杜甫《望岳》中描写泰山的秀丽、挺拔的诗句是:

                                        

5.佁然不动,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6.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4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标题中的“送别”二字应该怎样理解?2分

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9分

屈 原 列 传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

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

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2,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1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2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1.下列句中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于辞令。娴:熟悉。

B.每一令出, 平其功。伐:自夸。

C.屈平王听之不聪也。疾:疾病。

D.人穷则本。反:同“返”,追溯。

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怒疏屈平。敏好学,不耻下问。

B.上官大夫与同列。以天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竭忠尽智,事其君。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D.博闻强记,明治乱。箕畚运渤海之尾。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

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剧《屈原》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所著。我们学的《雷

电颂》就选自其中。

B.《我的叔叔于勒》《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都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作品,他是法

国人。《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格列佛佛游记》是美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作品。这部作品

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奇异的想象和辛辣的讽刺。

D.祥子起初拉车时,靠租赁的破车练了两天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生意

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他滑稽的表情,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B.每当我们解题遇到困难时,李老师总能妙手回春,让我们能瞬间茅塞顿开

C.看着眼前这位形容枯槁的老人,真的很难想象他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

D.我们的班长是一个非常聪明而能干的人,善于看风使舵,深受大家敬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