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诗歌鉴赏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句中的“天下事”指什么?(1分)

2.标题上的“赋壮词”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请结合词来分析。(3分)

 

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②(3分)①从题材上看: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角声和塞外曲,分牛肉、沙场点兵,这种种情境都是勇猛雄健的。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结合诗歌的背景来分析“天下事”指的什么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结合这首词的题材、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内容来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译句子。  

1.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3分)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 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陛下万机百俱兴

B.亦以为为外人道也

C.非所宜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狂态耶舜于畎亩之中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笑释之酿泉为酒,泉香酒洌

B.今因隋侈见藐小

C.实谓惩奢淫既克,公问

D.今隋宫之内万钟我何加焉

3.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叙述了苏世长善辨的三件事,从三件事中可以看出苏世长是一个能言善辩、敢于直谏、劝谏讲求方法的忠臣。

B.苏世长直言进谏,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渊也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C.劝告高祖必须节俭,不要奢侈淫逸,以免步隋的后尘,招来灭国之祸。这件事,充分体现了苏世长的胆气和为国忧民的忠心。

D.苏世长不知宫殿乃李渊所建,以为是隋炀帝所作,因此高祖非常生气。

 

查看答案

下列对作家作品或名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着重写了车站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B.《变色龙》是英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作品,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D.“夜里家中失火了,外祖母头顶麻袋,裹着给马披的被子,冲进大火中抢救出硫酸盐罐,拦住受惊吓的枣红马,央求邻居一起抢救仓库。”此情节出自自传体小说《童年》,作者高尔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B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C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划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有绿树浓阴中。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依次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的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

(2)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3)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   )。

(4)它(水)从山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   )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未变

成了泥土。

A.肃静补探测渗

B.安静种思考挤

C.平静植思索流

D.寂静栽探究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