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8分) ①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先生在日本东京对中国...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8分)

①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先生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做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

②第一,是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③第二,是写信人和送信人的比喻。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向这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送信的人。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送信人的角色。

④章先生打的这个比方,大意无非是说,学习别人的知识,要经过思考,要消化吸收,使之变成自己的思想养分,并从中滋生出新的见解,以有益于世道人心。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否则,书读得再多,也只不过是【甲】,方法刻板,不知变通;【乙】,读了一些无实际用处的书;【丙】,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学问再渊博,也只不过是贩卖二手货。

⑤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说:“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叔本华的本意,当然并非反对读书,而是反对读书不动脑筋的迂腐之举。读书不动脑筋,难免就会越读越傻。

⑥那些人云亦云炒冷饭,或是炮制一些伪问题,乃至趋炎附势的所谓“学问”,只会把世界弄得乌烟瘴气,惟有鲜活的、有创见的、有独特价值的学问,才是照亮世界的明灯——退一步来说,即使他们只是星星之火,也会给人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希望。

1.①—③段举出章太炎演讲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2.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死读书         ②读书死         ③读死书

【甲】处填:        【乙】处填:          【丙】处填:       

3.阅读第⑤段,具体阐述叔本华的言论为什么可以证明中心论点?(3分)

 

1.答案要点: ①—③段举出章太炎先生关于读书与治学的一段演讲,用本钱与利息、写信人与送信人两个有趣的比方,引出下文对学习知识要经过思考的论述,从而得出“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的中心论点。(共2分。共2个要点,简要分析1分,中心论点具体内容1分) 2.【甲】①   【乙】③    【丙】②(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3.答案示例: 叔本华的言论首先提出假设只阅读不思考,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接着用总骑马的人最终不会走路的比喻,指出不独立思考的危害,然后用现实中学究将自己读蠢的现象,从反面证明了中心论点。(3分,有层次地分析叔本华言论内容2分,总结出从反面印证中心论点1分) 【解析】 1.了解议论文中论据的类型以及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分析时,结合具体语境来阐述论据所起的具体作用。 2.根据文本上下文内容,填写词语符合语境要求,句意正确而又连贯即可。 3.叔本华的言论属于道理论据,从反面来论证中心论点,作答时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8分)

①以前,有“京东第一镇”之誉的东丰台,远近驰名的是木版年画。

②东丰台木版年画出现于明末,兴盛于清代中期,极盛时期全镇的年画作坊多达五十余家。到了清代末期,天津西南的杨柳青年画走向鼎盛,不少丰台人便跑到杨柳青炒米店开设画店。丰台人店多势众,在杨柳青炒米店有“丰台帮”之称,势头颇健。

③东丰台年画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虽然东丰台与杨柳青镇相距不远,但其画风——尤其是早期的画风与杨柳青却相去甚远。【甲】杨柳青年画的受众多为城中市井人家,【乙】东丰台年画的需求者都是乡间百姓,所以它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等各方面都有很浓的地域和乡土的特点。东丰台年画传人董静说:“拿胖娃娃抱大鱼举例,杨柳青人画的鱼多是金鱼,因为城里的人喜欢观赏金鱼,可是买东丰台年画的都是农民,守着河岔水沟,没有金鱼,只有鲤鱼,所以东丰台年画中的鱼全都是大鲤鱼。”

④东丰台年画以套版为主,局部手绘,特别是面部和手部,画法为写意。套版一般为六块版,红、绿、黄、紫、蓝,外加一块黑色的线版。蓝色多是品青,绿是品绿,红是品色玫瑰精。不用调和色,只用原色;着色很重,对比强烈;设色不是“随类赋彩”,而是把有限的五六种颜色,相互错开,以造成缤纷斑斓的色彩效果。人脸染得十分浓艳,施粉厚,红色重,不像杨柳青年画脸颊晕染细腻而淡雅;东丰台年画中的人脸像戏剧打脸,追求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其画版直线多,曲线少;色块多,线条少,因之结构紧凑结实,画面具有整体感与分量感。这正是乡土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我由衷喜欢东丰台年画的缘故。

⑤东丰台年画很重视勾眼点睛。东丰台年画的眼睛是要手绘上去的。一般分“活眼”和“死眼”。神像多为“死眼”,上下眼皮是一条横线,中点一个黑点,像“工”字,因为神仙的表情必须庄重;但娃娃美人多为活眼,上下眼皮画成曲线的月牙状,再点睛,以表达人物的表情与神气,因为娃娃美人这种凡人的眼睛必须灵活,有活气儿。东丰台人把杨柳青画中那种弯成花瓣状左右顾盼的眼叫“凤眼”,但东丰台人不画凤眼,只画活眼。于是,两地年画风格立时区别开了。

⑥东丰台年画由于社会变迁,几近消亡。幸亏这些年人们有了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开始着手发掘、收集和整理本地的年画。东丰台年画的复兴有了希望。

(取材于冯骥才的《东丰台年画》)

                                   

【注】①东丰台位于京、津、唐三市间的腹地,是今天宁河县的丰台镇,在天津版图的最东边。

1.阅读第③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个理由。(3分)

2.根据第④⑤段的内容,说出下面材料介绍的年画属于哪一类型年画的代表作品,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

【材料】

年画《蟠桃祝寿》,取材于“三月三蟠桃会,为王母娘上寿”的民俗之说,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画面中的胖娃娃面色白中透红,红中透粉,眼如花瓣,胖乎乎的小手捧着饱满圆润的大寿桃,活泼可爱。画面中的松、鹤及祥云构图,线条繁而不乱,流畅自然。整幅画面以细腻的笔法、丰富的寓意、精美的造型获得人们的喜爱,成为该类型年画的代表作品。

 

查看答案

阅读《姥姥的蚊帐》,完成小题。(共15分)

姥姥的蚊帐

叶倾城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搭汽车、转火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我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

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姥姥:“蚊帐是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

没画图吗?蚊帐有一面是要开门的,不画图怎么说得清?已经荣升为姥姥的我妈,戴着老花镜在飞针走线改造购物袋,口气里有小小的得意:“当然说得清。姥姥可不是你,比你明白多了。”

就这样,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她小小的自矜:她,也有蚊帐了。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30年后的事。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治装,是笔很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就是毛巾,还有这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这是我上大学时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着点儿。”

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给这么密不透风地一笼,我恰如被抢亲的祥林嫂,五花大绑在花轿里,轿门一开,人就倒出来;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充满了“只防大蚊不防细虻”的君子作风;最重要的是,它太旧了,土布已经灰得发黑。它在我头顶上,穹庐似天,阴阴欲雨。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大家抹黑。

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那是谁的床?看着好脏。”

“脏?”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它不是脏,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

它很快就裂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体重。我带回家给我妈过了目:确实不堪用了。于是,弃之。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事物。

上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祟?我猜姥姥没想那些,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

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其所能,竭尽所有。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它果然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两边老人,三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我长期穿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我妈硬有本事把它们处理成华美的绲边。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紧,也是我妈的手工。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为她。我在物质上明明是贫瘠的,我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你会写文章。”我唯一的骄傲是: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姥姥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人生更丰盛富饶。

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带酸楚的爱。

1.作者围绕“姥姥的蚊帐”使用情况,写出了拥有蚊帐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阅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4分)

姥姥的蚊帐

心理活动

我妈大学时拥有了姥姥做的蚊帐

 ①

 ③

我丢弃了已经破旧的姥姥的蚊帐

2.理解画线语句“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在文中的含义。(4分)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解说通过蚊帐传给子孙的爱为什么是“含笑而略带酸楚”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不超过150字)(7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8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录毕,送之                 走:     

(2)同舍生皆绮绣               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俯身倾耳以请

3.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说出PM2.5在北京市的主要来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治理PM2.5空气污染的宏观思路是什么。(5分)

1.【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来源于汽车尾气、煤烟和喷涂等。记者从北京环保部门了解到,北京市将在2013年完成淘汰40万辆老旧机动车的目标;2015年前,1200家沥青防水卷材、玻璃、陶瓷等企业将退出北京市区,并禁止新建、扩建炼油、石化、水泥建材等高污染产业。北京打算京津冀三地联手,成立京津冀联防联治协调机构,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结构和特殊的产业标准,以治理改善空气质量。

【材料二】

北京市PM2.5污染源情况表

区域

PM2.5污染源

排放比例

总排放量[

 

北京市

机动车尾气

22%[来

 

75.5%[

煤炭燃烧

16.7%

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

16%

汽车喷漆等工业喷涂

16.3%

农村养殖、秸秆焚烧

4.5%

周边省市

周边省市空气污染影响

24.5%

24.5%

(1)主要来源:             

(2)治理思路: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就春节期间空气污染情况进行了现场采访。下面是对北京市空气治理专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的采访记录。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4分)

空气治理专家:2012年春节期间,我们一直在监测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根据

目前的研究数据,PM2.5的平均浓度今年为65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了

16%。

政府工作人员:北京市政府公布了2012拟办的35件实事,把“启动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治理方案”列在第一条,我们层层管理部门早已做好了相应准备,有信心打好以降低PM2.5为重点的攻坚战。

(1)说明:①                ②               

(2)结论:                         

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通过一个主题班会进行总结,请你依据以上搜集到的材料和采访记录,将下面主题班会的主题词补充完整。(要求:语意相关,字数相等)(2分)

主题词:          ,建设绿色北京。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    ①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  ②    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学习方法等,如“礼让为国”、“见贤思齐”、“有教无类”。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 ③   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