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水是眼波横, 。 (王观《卜算子》) 2.了却君王...

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水是眼波横,                 。       (王观《卜算子》)

2.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3.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5.儒家提出的处世之道是:              ,                。《<论语>十则》)

6.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高尚品格的词句

是:                       。(《卜算子·咏梅》)

 

1.山是眉峰聚。 2.赢得生前身后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人有悲欢离合。 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备选答案】    ①沃壤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星光灿烂

A.(1)(3)(2)

B.(2)(3)(1)

C.(3)(2)(1)

D.(2)(1)(3)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提示,在括号里准确地写出汉字。(4分)

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piāo(    )落,伴着我欢快的足音,花草荡yàng(    )出陶zuì(     )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胸脯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róng(    )。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

请以“成长岁月,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要写出真情实感,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不龟手之药(10分)

宋人有善为不①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②。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吴王。越有难③,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释疑:①不龟手之药:防治皮肤冻裂的药。龟: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②以洴澼洸为事:把在水中飘洗棉絮作为职业。③难:发难,入侵。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聚族而曰:(  )                ②今一朝而技百金:(  )  

③客得之,以吴王:(   )         ④以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3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3.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呢?(3分)

 

查看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人过,然后能改(   )             (2)行乱其所为(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      (4)越王句践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一些词的翻译。(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在上文中的哪些说法?请你再举一则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