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一件军大衣 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一件军大衣

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父亲坐在火桶旁读《论语》给我听,读到其中一段:“……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旋即把脸转向我:“这话意思是说啊,爱众生,亲仁者,践行‘五德’有闲暇,就可以学‘六艺’之文了。”从《论语》中寻找处世的指针,这是他的习惯,而且他也习惯将此强加于人。

“你在不在听啊?”父亲冲我发火了。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院寂静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陌生人立在门口。

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正说着,父亲突然一怔,用手指着闻叔叔:“哦,你还没吃饭,你一定没吃饭!”闻叔叔点点头。父亲吩咐母亲,赶紧给闻叔叔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

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有点贵重。其时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

在鸡蛋和葱花的香味中,闻叔叔狼吞虎咽,他饿坏了。他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们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

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老是咳嗽。

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

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狭隘,而他始终以为这是侠气。

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凹,父亲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厚啊!”

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出来翻晒。

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

1.作者主要记叙了哪三件事?(概括回答,每件事不超过15个字)(3分)

2.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4分)

3.文中的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分)                                                                                   

4.父亲在回答母亲时,为什么“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 (3分)

5.文章为什么以“一件军大衣”为题?(3分)

6.根据提示,品析下列句子。(3分)

“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个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7.你从本文中读懂了哪些做人的道理?(3分)

 

1.(1)父亲读《论语》,教“我”做人的道理。(2)陌生人夜访,父亲盛情款待。(3)闻叔再访送大衣,相知冷暖兄弟情。(意思对即可) 2.父亲。因为从全篇看,文章主要记叙的是关于父亲以仁爱待人及其得到回报的往事。 3.父亲具有仁爱、热情、真诚,且不图回报的性格特征和美好品质。 4.因为在父亲心中“泛爱众,而亲仁”是其无可动摇、不打折扣的做人行事的准则。(意思对即可) 5.线索;这件军大衣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美。 6.环境描写;渲染了友好温暖的气氛。 7.示例:一是立身行事要以仁爱待人,或待人要热情、真诚,且不图回报;二是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或做人要懂得感恩回报。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对“父亲”的具体描写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主人公是谁的能力。分析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看谁对文章的主旨起关键性的作用。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父亲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内涵的能力。结合父亲给我读《论语》的内容来理解即可。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理解即可。 6.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鉴赏语句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结合文章父亲以及闻叔叔的具体描写来谈读懂了哪些做人的道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4分)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 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②也!”崇宁、大观③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外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的“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斯陋室

B.问今何世

C.不知木兰女郎

D.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

4.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又何焉_______________          (2)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查看答案

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 谁家新燕啄春泥。

3.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不以己悲。

7.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1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诗人的最高理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填空。(3分)

祥子的泪要落下来。他不会和别人谈心,因为他的话都是血作的,窝在心的深处。

1.本段文字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祥子身上的两件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